你們的愛何須由鑽石來證明? // 婚前反思 鑽戒迷思 情感問題
你們的愛何須由鑽石來證明? // 婚前反思 鑽戒迷思 情感問題
🛋️ 你可以在以下平台收聽到本集的 Podcast :https://linktr.ee/voffair
開始之前,先按下訂閱 follow!也歡迎給予評價回饋,記得將你認為好的生活美學分享出去~
你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為什麼求婚一定要鑽戒呢?」
不論是適婚年齡到了,身邊的人陸續動了起來;還是因為影劇廣告的傳播而強行留下了印象,我們曾經一定都看過類似的橋段:
男孩存了好久的錢,好不容易買到了一顆求婚鑽戒,小心翼翼地裝在小盒子裡。
女孩眉開眼笑地將手背向著她的朋友們,以展示她閃耀過人的訂婚戒指。
你有沒有覺得哪裡怪怪的?
有些人或許會認為男孩好勵志也很感動人心,終究是值得的一件人生大事,有些人則會認為他自不量力;另外一頭,有的人認為女孩從此就跟大鑽石或男孩 互訂終生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有的人則不以為然。
我們長大後都知道這裡不是童話世界,鑽石戒指根本不會帶給你們真正的永恆。有點歷練的人會說這都只是商業行為促成的行為結果,有點傳統的人會說這是一個必須要做的象徵形式。
世界上本來就存在著各式各樣的聲音和價值觀,就如同網紅們會得到支持亦會遭受攻擊。
但別忘了那些外界的聲音都只是最淺層的表象,我今天想跟你聊聊更深的意義。
哪來的不成文規定?
婚戒的由來:人類歷史的任性、浪漫或奢侈
從遠古時期開始,那時候女性的地位仍然很低,甚至被視為他人的所有物,若要「擁有」新娘子則必須付出相對應的「新娘價」,因此婚戒在當時被視為一種做買賣和所有權的展現,也是為什麼都是男性買戒指求婚的原因。這個時期的新娘價是金與鐵戒指。
一直到文藝復興時期才出現了鑽石戒指,當時只有高社會階級以及擁有大量財富的人才得以出此新娘價,此時鑽石戒指儼然成為了貴族、權位的象徵。
而後歷經了南非血鑽石、一戰後經濟大蕭條,戴·比爾斯(De Beers)永恆鑽石、至如今 21 世紀的珠寶行業,看著歷史上物化女性的脈絡,走到了今日整體社會的資本主義成功將鑽石塑造成「永遠的幸福」。
當身為消費者的我們單純相信了商業化的營銷話語而行動,卻沒有真正地去思考行為的本質,那是不是便假藉著浪漫之意,實則陷入任性、奢侈的循環了呢。
婚姻制度:合法地將你屬於我
有另一個不成文的規定是當婚姻中斷時,女性不需要將戒指退還給男人,傳統告訴我們這戒指是對於一位女性名譽上的保障。讀到這裡你是否心中也充滿著疑問?女性的名譽根本不需要由一顆鑽石戒指來填補,而男性又何嘗沒有心痛,關係更不該是誰屬於誰這般不平衡,你便屬於你自己。不過這也是因為我們身在這個自由的時代,有力量顛覆過去的定義和價值。
曾經有學者針對美國研究並發表了一項有趣的現象,早期若是一對男女購買了昂貴的戒指並舉辦了奢華的婚禮,他們的婚姻持久度卻遠比花費少的夫婦低,且因為債務壓力影響了兩人的相處品質,因而大大提高了離婚率。(註1)
當然這只是壓倒駱駝的其中一根稻草,若要將兩人關係的破裂只歸咎到一個鑽石戒指身上的話,實在是太片面了。但我們仍然可以透過這些所見所聞的種種足跡,反思什麼事情對於感情、婚姻才是真的有意義的。
這顆石頭真的會讓你感到幸福嗎?
在做設計時,當我要做出一個決定前必須反覆問自己為什麼,舉例來說:我今天要做一顆按鈕,他可以是滑順的圓角、亦可以是銳利的方角,最後選擇後者是為了符合高冷時尚精品的形象,才不會與該品牌的理念不合。反觀鑽戒議題,誇張地假設我今天經濟狀況普通,心中想要的是細水長流,卻選擇了一個十幾萬的名品婚戒,而未來有很大的機率是放在保險箱內;心中真正互相在乎的人是身邊幾位至親摯友,婚禮和宴請的花費卻向未來預支一大筆錢,出現在會場的有一半以上都叫不出名字。而你實際上忙得身心交瘁卻強撐著,只因為這是幸福大事。是否在此打上一個問號?
這邊額外推薦一本書Belong,關於找尋你的夥伴,相關單元為 Chapter 5: Where to Find Your People — — Four Stages of Community。
人生大事也只是一件事
人生大事、人生大事,與另一個人攜手走向未來這確實是一人生轉捩點,認為這天一定要重重地打賞自己,並用物質來衡量愛情的價值。但往往就是我們將它看得太重而陷入患得患失、前後落差感、受限於框架中,卻忘記該習慣為每個平凡日子添加一點點愛。
你不會單純因為一個人的金銀財富而真心愛對方一輩子,要也會逐漸走向空泛。而一顆鑽戒將會花費普通上班族好幾個月努力掙的薪水,或許它能帶來短暫的雀躍和驚喜,並且留下難忘的回憶,可是永遠也沒辦法保證永恆。
真正能維繫關係的是長期經營和不斷地調整彼此的步伐和心境。
將極簡主義應用到感情經營
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在西方藝術領域中 極簡主義 Minimalism 是一場藝術運動,這場運動隨著時間慢慢內化到了生活當中。近年來,因為資訊爆炸和人類生活相對安定的關係,我們每天都接收著數以萬計的商品或消息,此時極簡主義的生活哲學透過網路 KOL 的傳播掀起一股清流,或浪潮。
我認同他的中心理念:刻意地檢視消費主義,我們其實並不需要擁有太多便能得到最大化的快樂,只要你將重點擺在敢於在其他方面追尋幸福,像是人際關係、體驗、心靈和關懷等。捨去多餘、使你分心的事物,讓你聚精會神在讓自己真正感到有價值和熱情的所在。(註2)
有什麼Plan B?
我也曾經買過世俗認定的好東西送給在意的人或自己,可反問彼此會因此而感到心靈富足嗎?結果通常會是 — — 並不。奢侈的東西不是說完全不能擁有,只是我們真的需要這麼「多」嗎?而我們真正需要的東西,像是為了滿足每日工作或使用體驗,因此評斷一台 MacBook 可以供給並使你創造更多價值,現今你我都有能力做個規劃去自行獲取。
但回想真正令你感到快樂的東西是什麼,它可能是一場和朋友的探索旅行、一頓親手烹煮的晚餐、一張寫了幾句話的手寫卡片、一位陪著你聊天聊地的那個人、一個溫情的擁抱等,這些不外乎都是共同的體驗加上真情的經營,才得以形成共感。
帳面上的幾個零不等同於它的實際價值。多不見得是多,少不見得是少。
替代方案:共同的體驗
所以說訂婚鑽戒的替代方案能是什麼?我所認為的答案是花時間了解你的伴侶,透過聊天討論各式各樣的思想,交換彼此對於結婚的想像。關係的經營其實也很像在不斷地解決問題,你可以透過觀察和交談來深入了解對方的真實需求,進而協力找出合適於你們的方案。
舉個例子:
假如兩個人都有所共識,認為不一定要大鑽戒,還是要有驚喜但不過度張揚,可以有親近的人陪伴。那他們的求婚故事可能便會是一方抽空尋找與兩人品味相似的手作飾品店家,親手敲打出獨一無二的婚戒,再瞞著對方約了一群親朋好友暗地策劃,最後一同在私人的空間裡求婚,大家哭成一團並得到最真情的祝福。那晚大家展開笑顏的合照至今都還掛在你們家的牆上。
兩人關係永遠沒有標準答案,別人的幸福套路不見得在你們身上管用。唯有花點心思在設身處地了解彼此的需求,並且付出真實的行動,才是愛情保鮮的衡量方式。
And if you have a minute, why don’t we goTalk about it somewhere only we know?
願你找到幸福快樂的生活
V
參考資料
註2:https://www.becomingminimalist.com/what-is-minimalism
謝謝你讀到這裡,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或想給我鼓勵:請按個👍 、LOVE或分享
有任何想法也歡迎於下方留言或來信與我討論~
我將會每週在 Medium 和 VOff-Air 官方網站更新自我成長、音樂賞析、生活美學相關的內容。
願大家都能找到啟發自己的事物,找到生活的熱忱與美感。
歡迎訂閱與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