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懂得拒絕別人,常常吃悶虧怎麼辦?》

1 / 1

事實上,許多成人也是不會拒絕,深怕拒絕了別人,這份關係也就破壞了。

這是個很值得討論的話題,我們就來聊聊吧!

拒絕,換言之就是要能說出”不”。而這個”不”卻是從小被禁止說的,孩子再小時候說”不”,就會被貼上叛逆或不聽話的標籤。孩子從小就知道要讓爸媽開心,就是要對爸媽的任何要求,都說”好”,這樣做就會得到一個好寶寶標籤!

在我的講座裡,常接到家長的提問,像是我的孩子就是會唱反調,動不動就說不要,這該怎麼辦?家長們想盡辦法想找到讓孩子乖乖聽話的辦法,希望讓孩子凡事都點頭,乖乖就範。

剛開始,為了要讓爸媽開心,對自己肯定,孩子會盡量的配合,漸漸的就成為了習慣,畢竟爸媽也不會讓孩子做些不好的事情,乖乖配合就成了皆大歡喜的最佳策略。

當這樣的慣性養成,在年歲增長的同時,也加深了慣性,讓聽話、順從、配合成為了固定行為,在朋友群裡或是學校班級,也就本能的自然展現出來,成了所謂的濫好人、沒個性的形象。只能說:這樣溫和、沒脾氣的好形象在群體中是受歡迎的,因此,孩子也可能就沿用了這樣的形象,再次固化。照這樣發展下去,我們應該不難猜到,這孩子到了成人,還是不會拒絕別人,說不出一個不字。

孩子不僅說不出個不字,還可能形成了怕被拒絕的心態,當別人對自己說不時,孩子有可能憤怒的說:為什麼可以拒絕?你應該說好的。也有可能委屈的認為自己是不被重視的,所以輕易的被拒絕,這兩者都不是良性發展的好心態唷!

回到題目中的悶虧,什麼是悶虧呢?有時我們會請同事到公司前,先跑一趟買個咖啡來,幫忙跑腿的同事,他吃悶虧了嗎?也許,還有可能先墊的錢遲遲未收回。我想,交情夠,同事願意帶,就像我也常常要去找朋友的同時,會問問朋友,有沒有什麼要我順道帶過去的?甚至朋友要給我錢,我還不收呢!因為幫朋友帶點東西,我很開心的,我想這就不是吃悶虧了。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換個場景,家長到學校去,看見自己的孩子正在幫同學擦桌子、替同學當值日生或是跟同學換了一個苦差事,不發一語的悶頭做,這時,做家長的我們,整個腦袋所想的決不會是好念頭,而是自己的孩子吃悶虧了,而這個悶虧就是不會拒絕別人。家長應該是火冒三丈,一邊氣孩子不懂得拒絕,而吃了悶虧,一邊想著要怎麼教會孩子說不。吃悶虧的定義,有可能是家長誤解了孩子們之間的互動模式,也許孩子是很樂於服務的,沒有悶不悶虧的問題。

但,若是真的像家長所看到的,孩子正在接受一些不合理的要求,而孩子不懂得拒絕怎麼辦呢?這時,我們先不急著教孩子說不,而是要先將說不的權利還給孩子,讓孩子知道拒絕是自己的權利,遇到不想做的事情,就可以堅決地說不。

人的一生裡,有很多的事情,若是不拒絕就會受傷,像是身體自主權,我從小就跟我家女兒說,無論任何人都不能在未經你許可的情況下,抱你、親你、碰你,就連爸爸媽媽也不行,不限部位唷!許多教材都教孩子要保護隱私部位,而我要教的是整個身體,只要我不同意,都不能有所碰觸的,這個觀念非常重要。但若是長期習慣於順從,不拒絕,那後果可想而知有多令人擔心了,所以,拒絕不僅僅是權利,更是一種勇氣,絕對要從小讓孩子知道自己是可以拒絕的。

擔心孩子會吃悶虧和讓孩子學會拒絕是兩件事。學會拒絕那些讓自己不開心或是受傷的事情,是非常很重要的,因為這代表著孩子能夠保護自己不受欺負或是霸凌。而吃悶虧的定義就很難從客觀角度來談,就像前面所談的,也許孩子很樂意為人服務,幫忙工作,他覺得很開心,那就沒有吃悶虧的問題了,但可能在家長的眼裡,孩子處於弱勢,總是在幫人家做跑腿或事做苦力,這樣的心情,家長們要先收起來,觀察一下孩子的狀態,再來定義孩子是否吃了悶虧,再作定論,再做處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