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熱,懶得動?當心,這種病毒愈熱愈來勁!

1 / 1

作者:張安華醫師

天氣愈來愈熱了!全台氣溫動輒飆破30度,氣象局甚至發出警告,南台灣可能連續出現36度以上的極端高溫,大家一定要多注意,小心高溫炎熱造成中暑!

除了高溫之外,還有一項數據也值得注意,那就是腸病毒的流行期也跟著炎熱天氣一起到來了。這種病毒有多倉狂呢?南投縣衛生局就表示,南投縣今年1至4月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相較去年同期提升52.7%。家裡有小朋友嗎?快一起來認識腸病毒吧。

所以說,腸病毒到底是什麼?

腸病毒(Enterovirus)是由小兒麻痺病毒、克沙奇病毒、伊科病毒及68~71型腸病毒等60多種病毒的總稱。每年夏、秋兩季為腸病毒的流行時間,可經由飛沫、空氣、食物等方式傳染。

大人感染,通常會出現與一般感冒類似的症狀,像是輕微發燒、口腔、喉嚨黏膜破損、喉嚨疼痛、四肢出現小紅疹,通常症狀比較輕微。但5歲以下兒童或嬰幼兒感染腸病毒,嚴重的話可能導致心肌炎、肝炎、腦炎、新生兒敗血症等,有致命風險。

常見的腸病毒症狀包括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峽炎、或者輕微發燒。但如果家裡小朋友在感染腸病毒後7天內,出現以下4種徵兆,就可能是重症的跡象,千萬不要遲疑,盡快送孩子到大醫院就診:

●   嗜睡(或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

●   肌躍型抽搐(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類似受驚反射)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   持續嘔吐

●   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

--

想進一步了解腸病毒、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峽炎?
專業醫師詳細圖解:腸病毒症狀與重症前兆,新手爸媽必知4大防疫重點!

--

腸病毒沒有特效藥,事前預防才是上上策

腸病毒的治療,只能靠穩定症狀的支持性療法,等待患者自行痊癒。一般來說患者在感染後大約2~10天(平均3~5天)會出現症狀,發病後7~10天會痊癒。但腸病毒會持續在患者體內存在8~12週之久,而且潛伏期間(尚未有症狀的時候)就已經具有傳染力,絕對不能掉以輕心。

●   勤洗手: 使用「內、外、夾、弓、大、立、腕」7字洗手口訣,將雙手用清水和肥皂徹底清洗乾淨,保持良好個人衛生。

●   居家環境清潔: 保持室內衛生清潔與通風,另外兒童常接觸到的玩具、用品要常清洗、消毒。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   提升免疫力: 均衡飲食、運動及充足睡眠;新生兒、嬰兒可多餵食母乳提高抵抗力,若身體不適應盡速就醫、請假在家多休息。

●   減少接觸病患: 流行期間避免出入公共場所,孕婦、新生兒及幼童更要注意。

但要特別注意的是,酒精、乙醚等常見消毒劑其實無法有效殺滅腸病毒! 因此清潔日常環境與用品除了透過紫外線、煮沸等方法消毒,也可以選擇5%~6%次氯酸鈉濃度的含氯漂白水,以冷水稀釋後清潔。

萬一中標,不擇手段(?)也要補充營養

●   適度吃冰涼食物可減緩疼痛:

因口腔發炎時不適合進食熱燙、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建議可嘗試口含小冰塊、冷水或少量冰淇淋來緩解疼痛。

●   流質或容易咀嚼的食物方便入口:

選擇流質或將食物加水做成容易咀嚼的方式,可幫助孩童減輕吃東西的痛苦,也可以多補充水分、避免脫水,推薦粥、麵線糊、布丁、牛奶、運動飲料等等。

●   高熱量食物可快速恢復元氣: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高熱量食物可快速補足身體所需,對於有進食困難的孩童是較佳選擇,像是:優酪乳、冰茶碗蒸、雞蛋豆腐、豆花、奶酪、果汁、豆漿、果凍等等,可以短時間內補充蛋白質、糖分等人體所需營養的食物。

腸病毒帶來的不適可能會影響小朋友的營養攝取,例如喉嚨疼痛造成吞嚥困難、發燒導致食欲不振。記得,有吃會比沒吃好,小朋友有足夠營養,才有體力對抗病毒!

如果你想更了解更多健康知識,可以在健康010的網站上看多詳細資訊

攝影師:cottonbro,連結:Pexels

其他育兒相關文章:

新生兒黃疸別擔憂!兒科醫告訴你3大原因和多久可出院

鵝口瘡和奶垢搞不清?爸媽當心常見的新生兒口腔疾病!

亞斯伯格症候群≠天才!認識亞斯伯格症狀&迷思!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