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的幸福是什麼呢? 阿德勒心理學告訴你人生應該追求何種幸福
《被討厭的勇氣》中提到,人要變得幸福,就要擁有被討厭的勇氣。
在第一本書中,哲學家提到他第一次聽到阿德勒心理學,台上的講師告訴大家,「無論如何,從這一瞬間開始就能獲得幸福」
哲學家更在第二本一開始強調,所謂的幸福並不是停留在原地就能享受的,而是一定要在自己邁出的那一條路上持續前進。
在這一篇文章中,我們要來探討,幸福的起點: 尊敬。
教育的目的
教育者必須要隨時謹記,教育的目的在於「自立」,而諮商師的重點在於「再教育」。
教育的目的並不是介入,而是朝向自立發展的「協助」。
因為這社會還有他人,所以要學習人類要過得幸福所需要的「知」,這包含在共同體中要如何「活著」,和他人要維持甚麼樣的關係,還有如何才能在共同體中找到自己的安身之處,也就是「理解人性」。
教育者/諮商師都必須要對自身的角色任務有所自覺,如果捨棄了「自立」這個目標,無論教育/諮商,甚至是工作上的指導,都會變成一種強制性要求。
攝影師:Andrea Piacquadio,連結:Pexels
阿德勒心理學的尊敬,就是如實的看待他人
無論是哪一種角色,都要由在「教導的一方」去尊敬「被教導的一方」,如果少了尊敬,就不會有良好的關係,在言語上也就無法溝通。
因為「對人類的尊重」,是最基本的。
而所謂的尊重,就是如實的看待一個人,可以了解他人的存在是獨一無二,不試圖去改變或操控眼前的他人,不附帶任何條件,如實認同對方現有的模樣。
而尊敬,也是「鼓勵」(賦予勇氣)的原點。
不強加自己的價值觀在他人的身上,當彼此之間沒有尊敬,也就不會有身而為人的關係存在。
尊敬不是三言兩語可以形容
尊敬,就是對他人在意的事情給予關注。
尊敬的另一個層面是「同理心」,這不單只是認同對方的意見,而是用對方的眼、心、耳去看待事情,是一種陪伴他人的手段與態度。
這也是朝向一切人際關係中所需要的尊敬,具體行動的第一步。
而對於他人在意的事情給予關注,也包含自身主動投入。
試想:「如果自己和他擁有一樣的心境與人生的話,會做出什麼樣的決定呢?」
像傳染勇氣一樣,傳染尊敬吧
既然勇氣可以被傳染,尊敬也會吧!
每個人類都是獨立的個體,所以必須給予最高級別的尊敬,只是以對等關係去對待,同時對他們有興趣和在意的事情抱持同理心。
讓「教導的一方」去身體力行向「受教導的一方」示範尊敬是怎麼一回事去散播尊敬,因為尊敬是所有人際關係中的第一步。
攝影師:Anna Shvets,連結:Pexels
為何仍然無法改變?
改變意味者死亡,意味著放棄眼前的自己,才能有嶄新的自己。
無法改變,是因為害怕,害怕自己無法駕馭改變後的自己所要面臨的一切。
所以再痛苦,也想著現在這樣就好,然後肯定自己的現況。
但,我們的世界不存在所謂的過去,不過是大家依據「現在」加以上色,並各自賦予解釋。
而你的現在,決定了你的過去。
這部分可以參考上一本的閱讀筆記Part 1,決定你的人生,無關過去和未來,只關乎你的現在。
歷史,事由當代權力為中心編撰的,不過就是為了說明正當性。
記憶也是如此,只挑選與當下目的一致並加以定義。
而阿德勒心理學是一種「使用心理學」,也是源自於「可以選擇自己的人生」
諮商三角柱
記著過去的教訓和回憶,不過就是藉著沉溺於悲劇的這壺烈酒,試圖忘記如今的不得志。
這些人並不是受到過去的束縛,而是他們正需要那一段包裝在不幸之下的過往來合理化現在的痛苦。
所以面對諮商的視覺化三角柱,也就是可憐的我、可惡的他,以及今後應該怎麼辦。
當你在抱怨時,就是將三角柱的「可憐的我」與「可惡的他」這兩面轉向自己,此時,就忽略了第三面: 「今後應該怎麼做」。
但是,被忽略的第三面,才是比轉向自己的兩面更具有討論的意義。
事實上,也只有被忽略的第三面,才有討論的價值。
哈囉讀者你好,
下一篇會和大家分享阿德勒心理學中對於【合作法則】的定義和【自我認同】的勇氣。
也感謝你持續的關注我的文章,若是你覺得我的文章有幫到你,請不要吝嗇的幫我按個讚
若是你覺得我的文章對你身邊的人有幫助,也請你幫我分享給那位需要你幫助的親友
若是你喜歡我的文字,也很歡迎你持續追蹤我
最後的最後,如果你有想要跟我分享的,或是希望我可以更好的地方,也歡迎你在底下留言。
我們下一篇再見 C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