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的父母們,因為生活型態的關係,生了孩子後,與長輩的互動更加密切,但傳統的育兒方式究竟是殺嬰還是顧嬰,常搞的爸媽們不知怎麼開口糾正。
透過先生與婆家溝通
同樣的,如果需要溝通的對象是女方的家長,就透過太太向長輩溝通。因為是自己的兒女來分享怎麼照顧孩子,雖然會有不能接受的地方,但是心態會更加柔軟,容易取得平衡。
讓長輩不定時地參與育兒生活
如果可以,建議能與長輩分開區域生活,時常帶寶寶回老家探望家人,主動分享現在寶寶成長的狀態,讓家人不常見到寶寶的前提下,就總是會覺得“他又長大了呀,真是可愛!”取代不必要的衝突。
即使同住,也建議規劃出寶寶獨立的遊戲空間,讓寶寶有安全的活動區域。透過空間規劃上的差異,長輩也能理解什麼才是適合孩子的。
也可以邀請長輩一起帶寶寶去打預防針,在與醫生問診的過程,由專業醫師提供正確的教養資訊,讓老一輩透過正當管道吸收正確知識,來改變陳舊的育兒方式。
不直接否定,總是保留台階
當衝突一觸即發,你的理智已斷,千萬不要在這時候去敵營亂殺一通。間接地讓長輩知道這樣很困擾,點到為止,若幾次無效,再嘗試更明白的說法,總是幫對方找個臺階下,以後見面才不會各種尷尬。
在無法妥協的時候,適當說不!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界線,也許是關於寶寶的睡眠、飲食、健康或說教方式,當你覺得這樣是不正確的,請先冷靜的思考:”哪裡不適合、怎麼做會是正確的“,找一個適當的時機勇敢地說出來,記得!你是在針對事件,不是針對家人,你知道家人同樣是出於關心做出這些行為,只是你們對於愛孩子的方式不同,而你期待的方式是什麼。幾次之後,你已經建立起一道界線,讓家人知道這個就是底線,不要隨意超越。
不常關心卻時常否定的長輩類型
以上多是主動關心孩子、願意分擔的長輩們,才容易出現的衝突狀況,如果是不常關心,只透過片面資訊而否定你的一切,提供兩招:
1. ”小兒科名醫有分享就是這樣教喔!好多爸媽也這樣做,效果也很好,同學家的寶寶已經成功學會了,同事家的小孩也是“。然後再漸漸轉移話題,不要讓他們把焦點都放在孩子身上。
2. 請直接忽略當耳邊風,左耳進右耳出。
要同時照顧嫩嬰又要搞定長輩,真的是項充滿跳戰又需要充滿智慧的任務。身為父母,愛孩子的心都是一樣的,多一點同理、與另一半討論,相信一定可以找到最舒服的育兒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