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x 用品|淨淨・淨潤膚。頂級植萃胺基酸洗浴慕斯

1 / 1
2018 初夏,為迎接幾個月後即將到來的小傢伙,開始搜尋酒精以外的抗菌消毒產品,在谷大哥/Google 先生引薦之下,認識了 MIT 品牌淨淨

從防護的淨淨剋菌液,以及身體的淨潤膚胺基酸洗浴慕斯、淨手護抗菌保濕噴霧,口腔的多效牙膏植酸漱口水,再到居家的食器清潔皂速效除垢慕斯濃縮家事皂,生活已被淨淨重度攻陷(笑

這篇先記錄淨潤膚胺基酸洗浴慕斯,這個每天起床後第一個用到的清潔品(洗手),也是睡前最後一個用到的清潔品(還是洗手)。

--
忻日子.分類標籤 ➡ #生活大小事

關於淨淨+淨媽咪談心室 


2017 年 9 月成立的 #淨淨,背後推手是有著生技相關歷程的泉闆。

因為孩子的出生,開始探究各類抗菌、清潔用品,比較優劣後,卻找不到符合心之所想的。


「我想,我們能做得更好!」

就這樣,以挑剔的研發初衷,結合專業的諮詢團隊,推出了全成分更安心、對環境更友善的 #淨淨


不只是嚴格管控產品研發,#淨淨 也非常在乎消費者回饋,所謂「寵粉」。

品牌社團從 2018 年的貴賓室、頭等艙(那時還是祕密簡訊邀約連結),到 2021 年整合為 #淨媽咪談心室

#新品試用#主題分享 等活動,都可以看到泉闆自己(當然還有行銷和小編團隊)與大家的互動,非常熱鬧,而且每次抽獎送出的皆為 #正品,無比大心。

肥皂 vs 沐浴乳簡單說 


盥洗沐浴,是生活必備。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小時候家裡購入的,就是普通市售肥皂

後來才知道,市售肥皂幾乎為鹼性,pH 值多數大於 9。

但正常肌膚屬弱酸性(pH 值介於 5~6),因此角質層可能受酸鹼度改變影響。


少女期開始自己採買,一度著迷香氛沐浴乳

也是後來才知道,沐浴乳大量含有水分,因此需要添加防腐抑菌成份。


大學後因為好友的推坑,認識了精油手工皂

不過手工皂富含甘油,保濕性佳的同時,吸水力也強,因此洗過容易有軟爛問題。


想知道更多,可以繼續爬梳這些資料(笑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肥皂、沐浴乳、沐浴露不一樣!這3種沐浴用品的差別在哪裡?哪一個適合你的膚質呢?(健康久.2021/12/24)

肥皂、沐浴乳怎麼選?醫師完整解答,2原則挑選產品(健康2.0,2022/01/12)

淨潤膚成分與香氛 


採 4 種 #胺基酸(也就是蛋白質的小分子)洗淨成分為基底,#淨潤膚 不含皂鹼、SLS、增稠劑,給肌膚剛好的洗潔力。

加上舒緩修復作用的紫草提煉 #尿囊素(allantoin),#淨潤膚 也適合嬰兒、敏弱肌。


目前有 #經典無香,和 #清新棉花香(瓶子右下有可愛的棉花圖案)兩個版本。


無論是 #經典無香#清新棉花香,在一般附壓頭的 600ml #沐浴瓶 之外,皆有無壓頭的 600ml #補充瓶、適合過夜旅行的 300ml #輕巧瓶、便利平時外出的 50ml #隨身瓶

我們家衛浴乾溼分離,所以放了一瓶 600ml 的在沖澡間(洗身體、洗頭毛)、一瓶 600ml 的在盥洗台(洗手、洗臉)。

另外在廚房水槽,食器清潔皂旁,放了一瓶 300ml 的(因為有時候會偷懶直接用食器清潔皂洗手哈)。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淨潤膚特點 


一定要提淨潤膚的 #慕斯 質地。

壓頭單手按,就能得到綿密的慕斯。省去起泡步驟,讓菜鳥媽在為Z洗澡的時候,不忙亂。

而且慕斯非常好沖洗,即使用濕布擦,也是三、五次就乾淨,無殘留。


然後淨潤膚的 #香氛 也是特點。

先推出的 #經典無香,基本上是天然原料味,類似寶寶乳香,隊友和Z都非常買單。

後來的 #清新棉花香,是通過低敏認證的木質調療癒香氛,沒有化學假味,為娘私心偏愛。

非要說其他差異的話,#經典無香 的慕斯更綿密些。


還有淨潤膚的 #舒緩修復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Z不是異膚體質,但為娘因為之前工作關係,雙手比較敏感,遇到成分不好的清潔用品,就非常容易泛紅。

疫情時代,洗手是日常基本,一天下來 20、30 次都有可能。

淨潤膚的減法 #植萃 成分,讓洗手過程更輕柔。


最後是淨潤膚的 #一瓶多用

起初是購入給六個多月的Z洗澡(身體+頭毛)。

後來被為娘偷拿洗臉,然後加碼洗手、洗身體(但頭毛還是習慣洗髮乳)。

現在連隊友都用淨潤膚,一瓶解決。

就是因為這樣,我們家補貨淨潤膚才如此頻繁啊,哼。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啊,忘了淨潤膚的 #環境友善。(這其實是淨淨的品牌特點)

市售的清潔產品,後續補充大多為袋裝。

然淨潤膚推出的是 #補充瓶,主要是補充包的複合塑膠材質其實分解處理困難、無法回收。

而且 #補充瓶 規格,只需要替換壓頭就又有新的一罐,不擔心倒入過程手殘溢出,迅速又便利。

#大瓶口 的設計,空罐還可以收納孩子的蠟筆、為娘的小物、家裡的零錢等。

忻日子 by Sheena
Facebook 按讚.追蹤 Instagram
分享關於親子、旅行、美食、閱讀的圖文軌跡。產出即時英語新聞稿是曾經的工作;與高敏感兒一起探險是現在的日常;音樂及繪本的編校和教學是生活的斜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