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稚園是步入團體生活的第一個階段,從大姆哥出生到出國唸書為止,我們幾乎形影不離,甚至連我上廁所時,大姆哥都會坐在門外等。小小孩因為分離焦慮無法適應與父母分開,拒絕融入幼稚園的團體生活,無理取鬧的哭鬧抗拒,是許多家長都曾經歷的課題。
從計劃出國的那一刻起,我就不斷地跟大姆哥溝通並幫他做心理建設。安頓好韓國的住家環境後,我提早了兩個星期讓大姆哥到華僑幼稚園報到,目的是陪他先適應上學的步調,再來是因為我還沒正式開學,如果有任何意外狀況,隨時都能支援應變。在韓國我們孤軍奮戰,沒有阿公、阿嬤或任何親戚朋友可以幫忙。
我告訴大姆哥可以害怕,或是害羞不講話;可以安安靜靜的坐在旁邊,什麼事都不做就看著時鐘滴答滴答地走,只是這樣會覺得時間過得很慢很慢;也可以約喜歡的同學遊玩、看繪本、畫畫,或是找人聊天。
「這段時間都是你自己的,你可以按照心情決定怎麼度過半天的學校生活。只要相信時鐘上比較短的那支針指到2的時候,媽媽一定會準時出現來接你。」
我跟大姆哥約定好,彼此是互相合作的關係。白天我必須上課,大姆哥也必須上課學習。我們母子倆只有合作,配合彼此的步調,才能順利渡過在韓國的每一天。我不屬於傳統制式守規矩的媽媽,不太可能因為小孩放棄自己想做的事。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媽媽只是一個階段性的角色,不該因此阻礙自己的進度與想完成的規畫。
對我而言,當媽媽是一種全新的體驗,很多人會不斷建議我怎麼當個好媽媽,卻從來沒有人告訴我,要怎麼好好當個我自己。所有的親子教育都以小孩為重,但我認為媽媽不該太過委屈求全,或是過度壓抑自己的想法。我相信把小孩當成熟的獨立個體來溝通,小孩都能夠聽得懂的。良好的親子教育互動,是彼此得到心靈的滿足與需求,在這當中找到平衡點與些微的調整妥協,才能同步成長茁壯。
另外由於新聞上性騷擾案件太過頻繁,雖然是男生,但誰都無法確保男孩子就絕對安全。媽媽的顧慮總是比較多,所以我特別交代叮嚀大姆哥,不可以讓任何人觸摸或侵犯自己的身體,包括老師、校長也一樣,只要覺得不舒服就不行。
「如果有任何這樣的事情發生,你要先學會保護自己,可以直接跟對方說『你不可以這樣摸我』,或是告訴媽媽。」我嚴肅的告訴大姆哥。
大姆哥似懂非懂的回答說好,其實我並不確定我們是否能順利度過這個階段。
真正送大姆哥到幼稚園的那天,大姆哥只是簡單的對我說了句:「記得兩點要來接我,不要遲到了!」然後就頭也不回的進去教室坐好了。反而是我太過擔心,好幾天都躲在教室外面偷看。過度的情況劇想像,使我好幾天都處在緊張狀態,遠遠地觀察著他。
這是一所華僑幼稚園,白天學習中文,一旦到下課時間,孩子們全部恢復韓文對話。對於從小生活在韓國的華僑小朋友來說,學習中文是很困難的。而讓大姆哥融入韓國生活最快的方式,就是既聽得懂中文,也可以順便學習韓文的華僑幼稚園。第一階段步入韓國的適應期,這樣的學習環境,對大姆哥而言比較有安全感。
從大姆哥出生開始,我就養成每天讀繪本給他聽,姑且不論他以前還小聽不聽得懂,但沒有人是不喜歡聽故事的,所以在台灣早已養成喜歡聽故事的習慣,這對他適應韓國幼稚園的生活,有很大的幫助。
第一天上學,大姆哥很快速地融入幼稚園的作息。校長說他的表現很棒,吃飯時間也能配合在規定時間內自己吃完,不哭不鬧,是個很冷靜的孩子,只是時常會要求老師唸故事書給他聽。第二天上學,大姆哥已經開始跟班上同學玩樂了,接下來反而有時不想那麼早回家。
某天晚上我問大姆哥:「你覺得韓國的幼稚園好玩嗎?」
「有時候好玩,有時候會很想妳,有時候我不想跟任何人說話!」「有時候我一直聽故事,校長講累了,我就自己看!」「有時候我會一直偷看時鐘,覺得它沒電了⋯⋯怎麼都沒在動!」
聊天過程中,我意識到大姆哥心裡其實是非常忐忑不安的,只是他透過安靜等待來掩飾自己的焦慮,所以表現出來是冷靜的。面對異國生活,被要求適應聽不懂的語言以及跟媽媽分開半天的時間,我沒有給他緩衝期,迫使他必須直接進入狀況,對一個三歲小孩來說確實為難。他來不及任性,來不及哭鬧,反而用無比沉穩的表現來適應衝擊,那個三歲的大姆哥,懂事的讓我好心疼。
第一個幼稚園的關卡,比我們想像中還容易。小孩的適應能力遠比父母以為的還要強大,他們會用自己的方式消化身邊的改變,前提是孩子知道媽媽會一直在。勇敢是需要練習的,大姆哥很不安很害怕,或許他在硬撐,或許他在調適,或許他只是為了待在媽媽身邊而努力。
許多未曾嘗試過的事情,大部分都是腦補出來嚇自己的。只有自身強大才不需要依靠任何人,讓自己適應不斷變化的外在環境,彈性調整內在情緒,才能真正變得堅強又有力量。未來的世界與競爭,我無法一路掌握和安排妥當,但心理素質的培養與磨練,是我能留給大姆哥最強大的武器。只要做好準備,放寬心去接受挑戰,或許就能得到不同的人生經驗和養分。
文章摘至:《梭哈,換一輩子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