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請問我的孩子很沒禮貌,您能協助處理這一塊嗎?
沒禮貌的孩子該怎麼教
故事是這樣開始:前陣子在尋找家教當額外收入時,意外遇到一位很神奇的父親,在還沒去試教前,就在訊息中詢問我非常多問題。
在一來一往的對話過程中,我才突然意識到,即使是醫學與科技如此發達的今日,原來仍有很多家長,對於自己孩子的異常行為,幾乎沒有什麼病識感。時常在遇見孩子有不當行為時,就直接套上「孩子不禮貌」這個標籤。
因為想讓更多人了解相關資訊,所以決定把我在教學現場中,看到許多有類似狀況的孩童,也做過的脫序行為撰寫下來,希望能讓更多有相似困擾的家長,明白早日尋求專業協助的重要。
有沒有可能是過動症或高功能自閉症
父親:老師,我的孩子有非常不禮貌與脫序的行為,不知道您是否能協助這一部份呢?
老師:請問孩子的行為出現什麼問題的嗎?或者在學校或家中曾經做過什麼事情嗎?
家長開始說明孩子的狀況,行為不外乎是「對老師講話沒禮貌」、「學生習慣說反話或髒話」、「該寫作業都不想寫」、「團體活動總是不願意配合」等等。
許多家長在聽見學校老師這樣反應後,多半會直接認為是自己的孩子沒有禮貌,行為規矩沒學好,所以一直希望找一個老師來調教孩子。
但我在看完家長訴說的一連串事蹟後,不但不覺得是禮貌不佳,反而更像在教育現場常看到的「有問題」孩子--患有過動症或高功能自閉症。於是我直接問家長:請問妹妹她本身有類似過動症或高功能自閉症的狀況嗎?大概是幾歲的時候開始出現這些行為呢?
這時家長才開始回憶起過往看診的經驗。對方真實的狀況就不多說,但總結一句話而言,就是從幼年時就被診斷出相關的疾病,最近也曾經在身心診所拿藥,期待能透過藥物控制行為。
你以為故事就這樣結束了嗎?當然沒有。
用藥沒用怎麼辦呢?
沒想到藥物卻沒有太大的作用,所以家長便沒有持續用藥。
在聊天過程中才發現,這位父親並沒有和院方調整藥物,反而是直接作罷。這是典型許多人在就診時,時常會做出的事。大家可能不曉得,其實同一個狀況,在現代來說,多半都有好幾種不同的藥物可以互相調整搭配。
有很多時候都需要多次調整,才能真正找到適合自己的藥物。
這件事也和心理諮商很相似,當我們前往相關院所尋求諮商時,很可能會在一開始遇到不適合自己的諮商心理師或臨床心理師,就因此認定諮商不適合自己,覺得諮商都沒有用。
但凡事總要嘗試個幾次,才能知道自己究竟需要什麼樣風格的心理師。就拿我自己舉例:我畢業於心理系,卻也不是都能遇到適合的心理師(不信的話,你可以看下面那篇文章),在尋找心理師的過程,也是費了好大一番功夫,才真正明白哪種心理師可能比較適合自己。
實際看到某些孩子用藥後的狀況
後來這位父親,究竟有沒有帶孩子去就診,我就一無所知了。
因為我最後很可惜沒有被家長錄取,所以故事就到這裡結束。
但在結束前,我還想分享兩個自己在教學現場看到的狀況:
1.找到對的藥物影響真的很大。
曾經教過一位過動症的學生,在沒有用藥時,整個人會像脫韁野馬一樣,完全無法控管,跟他說要做什麼,全部都不願意配合,連基本的作業都不想完成。但有用藥後,雖然依然無法像一般孩子把字寫得優美,或者是要求作業準確度高,但至少能夠配合團體活動,也能乖乖把作業寫完。
2.狀況好的孩子,用藥後可能成績名列前茅。
有些本身資質比較好的學生,甚至能在持續穩定用藥後,在段考中考出相當亮眼的成績,我相信會想尋求家教的家長,一定都還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績能夠維持一定水準,所以還是建議可以尋求醫療院所相關的介入。
最後,我也想提醒所有的家長,在看見孩子有異常行為時,請勇敢的尋求正規的資源與管道,也不要恐懼於服用藥物,因為在藥物與教育雙重的協助下,孩子的進步幅度才能更快且更明顯。
以上,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到一部份的人,故事中的角色與人物,有部分資料被我改寫過,如果有巧合純屬雷同,僅希望能夠喚醒更多家長相關的意識,盡早協助孩子就診,你的孩子可能可以有一個不一樣的未來!
(迷之音:但也有些小孩是純粹沒禮貌,那種就...真的該好好教育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