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拜託你不要為我負責 |媽,我可以恨你嗎?

1 / 1

完結篇了。對於沒有交代文英的父母角色背景細節有點小失望,不過還是想跟大家分享兩個點:

1.母親的認同與脫離

孩子本來就會很希望獲得父母的認同,渴望父母的愛,這是人類生存的天性與本能慾望,但成長過程當中會發展自我意識,當自我意識跟父母的價值觀不一致的時候,就會痛苦矛盾,一方面想要做自己,一方面又希望得到媽媽的愛,複雜的感受需要靠時間去慢慢整合。高文英的家庭環境讓他無法從父母身上獲得他想要的愛,除非他變成媽媽眼中的乖乖女,但文英明顯對媽媽感到恐懼與憤怒,所以小時候怒撕蝴蝶,蝴蝶是媽媽的象徵,所以從小撕蝴蝶是她宣洩憤怒的方式。

長大後高文英體驗了鋼太兄弟倆和身邊的人對她的關愛和溫暖,再見到母親時,原本仍就很憤怒想要跟母親對決的她,最後也轉換成理解與同情。本來文英以為自己只能像過去一漾封閉自我才能保護身邊的人,但鋼太說她回不去了,因為過去她只能自閉是因為她不知什麼是溫暖,沒有感受過無條件的愛。但已經體會過愛的文英,是無法再讓自己回到過去的封閉,這讓她聯想到她的母親可能也沒有感受過溫暖,所以才一直都是冷漠冷酷的,從憤怒轉為同情,這份理解也讓文青卸下了對母親的恨。

誰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天下仍有人渣般的父母啊!孩子小的時候你以為可以用權威和蠻力去壓制他們,他們暫時的乖順是為了生存,等到他們長大有能力反抗的那天,他們會用自己的方式去尋找自己的人生。

文英對她的爸爸一輩子都無法原諒,到爸爸死前也不願意去見他最後一面,沒關係的,真的過不去就不需要過去,先暫時接受自己就是這樣的狀態,原諒是一種選擇,並非責任和義務。文英雖然選擇不跟爸爸和解,但她仍舊記得爸爸曾經對她好的那一刻,這樣就夠了。人本來就是好壞兼具的,人類的情感也是多重感受,你對我好不代表可以抹煞你對我的傷害。

2.拜託不要再為我的人生負責了!

鋼太和尚泰這兩兄弟看似互相照顧,實則互相牽絆。打著照顧哥哥的名義,卻也處處限制尚泰這個不行那個不行。最後一集重複很多兄弟小時候對話的片段,我想整部劇情都關於主角們療癒過去的自己吧!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人,如同劇裡尚泰說的,他是自己的主人,鋼太也是自己的主人,大家都可以掌握自己的人生,也要信任對方有這個能力照顧自己。

我們很希望別人為我們的人生負責嗎?殊不知這也是一種壓力和枷鎖,別再替別人做功課了,每個人都有成長的機會,不要搶人家的功課來做。

歡迎到以下收聽我的podcast節目【電影關係星理學】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apple podcast收聽

  🎧spotify收聽

  🎧soundon收聽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