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一個能面對各種情緒的大人嗎?

1 / 1

-關於同理和共情

這是兩個很抽象的詞
曾經舉過一個例子跟媽媽朋友分享📝

親愛的媽媽們:
如果今天你們家的小寶貝跌倒了,你通常什麼反應呢?

👩🏻:媽媽不是跟你說要小心嗎?站起來拍拍就好,不要哭,你是勇敢的小隊長!

👱🏻‍♀️:如果今天是媽媽你跌倒了,你希望你的媽媽怎麼對待你呢?

👩🏻:希望媽媽看看我的傷勢、抱抱我、安撫我、幫我擦藥

這是一個很平常的例子
但我們卻用不同的反應來對待孩子
不管是大人或小孩
我們都希望被理解被同理被共情

一說完這個例子,相信很多媽媽都會:哦~~對欸!!!這樣驚呼一下⋯

📝我明明不是故意的,媽媽為什麼要責怪我?

孩子跌倒絕大多數情況下都不是故意的,明明就是因為著急擔心,但我們總習慣的先責怪孩子為什麼這麼不小心,這容易使孩子誤解,只聽到你的責怪感受不到你對他的關心,甚至會覺得我的媽媽都不懂我⋯

📝跌倒了明明就很痛,為什麼不能哭?

東方教育總是教導孩子要勇敢,特別是男孩,「男兒有淚不輕彈」,這樣的觀念逼死了多少人⋯⋯
讓我們根深蒂固的認為掉眼淚悲傷是一種罪惡的事情,情緒這種東西不是只有快樂開心才是對的,悲傷憤怒這些都是存在的,也是很正常的一種反應,不管怎樣情緒的我們,在不傷害他人的情況下,都是可以存在的,甚至是都該被理解的
不光是很多孩子有情緒行為問題
其實很多大人也有情緒的困擾
試想,是不是我們從小就被教導要轉移要逃避這些負面情緒
很少有人教我們有怎麼去面對它
還有,我都跌倒了 為什麼還要當小勇士啦!!

我們都希望被同理被理解
孩子或許不會說 但他們也是一樣的
我們太習慣用父母過往教導的方式直接加諸在孩子身上
傳統教育下的我們長大後大多都跟父母有種距離感
漸漸演變成「愛在心裡口難開」
原來都是小時候各種小小的家庭事件來影響我們的
先試著感受自己的情緒 ,聽聽自己的聲音,先學會跟自己相處,更懂自己之後也會更愛自己
我們也才有機會去理解別人理解孩子😊

一起做一個可以面對自己各種情緒的大人吧💪🏻

#育兒#情緒#愛自己#親子教育#親子#親職育兒日記#職能治療師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