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歲各年齡層正常發展的議題與相關的親職任務
嬰幼兒時期、學步兒時期、學齡前到學齡兒童4個年齡發展階段,分列4個向度的發展情形:身體/動作、認知、語言與社會/情緒發展,並指出父母在該階段的教養任務。希望能幫助父母了解整個童年時期(childhood )的發展樣貌輪廓,供新手爸媽們參考。
原文網址:各年齡層正常發展的議題與相關的親職任務
至痞客邦原文網址輸入公布在文章上的密碼即可閱讀全文。
任何修改或補充以原文網址為主。
⚜ 🍁 媽咪咪的murmur 🍁 ⚜
本文設加密,只是幫助媽咪咪了解有多少人需要這類資料。以下各年齡階段、各面向的發展均有其時程,各階段的發展特色可讓父母觀察與留意孩子的發展狀況。分列說明只是指引出大方向,其他細微發展會在其他文章中詳細說明。發展略晚需觀察,若有疑慮,建議尋求專業諮詢或協助,如健兒門診、小兒科、兒童復健科、復健科、兒童心智科等。由於以下譯自兒童發展專業書籍,因此讀者若對當中專有名詞有問題,可於文末留言處提問,媽咪咪會加入「名詞解釋與補充說明」中。
大綱
🌺學齡兒童(school-age children):5~12歲
🌺嬰幼兒時期(infants):0~1歲
🌸身體/動作發展(physical/motor development)
● 大腦快速發展
● 身高為3倍高、體重為2倍重
● 發展自我調節的能力(capacity od self-regulation)
● 身體調節度(physiological regularity)增加
● 開始注意外在世界:知覺整合(sensory integration)、視覺與聽覺的敏銳度(visual and auditory acuity)
● 發展動作技能:翻、坐、爬、站、走、拿到與抓取(reach and grasp)、鉗狀抓握(pincer grasp)、手放到嘴巴(hand to mouth)、眼手協調(eye-hand coordination)
● 需要環境刺激與探索
● 忙碌於知覺-動作的行為與經驗
● 學習偶發性(contingencies)
● 發展物體恆存(object permanence)
● 模仿大人的行為
● 重覆愉悅的經驗改(pleasurable experiences)
● 預期熟悉的事件
● 開始目標導向的行為(goal-oriented behavior)
● 用哭或笑來溝通
● 對聲音有反應(orients to sound)
● 牙牙學語(babbling)和發出聲音
● 模仿發音
● 學習輪流(turn taking)
● 看與指(point)
● 了解單一詞語或符號 (single word and labels)
● 快一歲時能遵循簡單指令
🌸社會/情緒發展(social/emotional development)
● 發展依附關係(attachment)
● 使用策略來維持接近性(proximity)
● 利用主要照顧者(caregivers)來調節醒覺(arousal)狀況和調節情感
● 回應式地笑(smiles responsively)
● 發起遊戲互動
● 簡單遊戲的合作(抓迷藏)
● 協同注意力(joint attention)
● 開始有自我感(sense of self)
● 會小心陌生人
● 快滿一歲時,對父母的設限有反應
● 作為鷹架(scaffold )或支持孩子的發展
● 適應孩子持續的發展
● 敏感於孩子的提示訊號並做出反應
● 提供適當的刺激與經驗
● 跟隨兒童的帶領(follow child's lead)/進行協同注意力
🌺學步兒時期(toddlers):1~2歲
🌸身體/動作發展(physical/motor development)
● 獨立站與走
● 模仿動作舉止
● 抓扶手,上下樓
● 單腳站
● 使用工具/器具(蠟筆、湯匙)
● 對外在世界有強烈的興趣
● 探索物品的特性與功能
● 觀察與模仿是學習的關鍵
● 根據過去的記憶發展出預期(expectations)
● 象徵性遊戲(symbolic play)與思考(thinking )開始
● 有意識的目標與計劃
● 自我中心地(egocentrically)看待世界
其餘請至原文網址閱讀;提問亦在原文網址,謝謝!
以上譯自:回台北再補充出處
🌺名詞解釋與補充說明
●鉗狀抓握(pincer grasp;或譯橈骨抓握):可用大拇指與食指來抓握東西。
● 種族(race)主要是依外表來區分的種族;種族(ethnicity)則是指稱基於文化認同的種族。
如果認同或有任何想法,歡迎在文末留言哦!也歡迎按讚、追蹤加關注哦!
🌸前往:媽咪咪粉絲專頁按讚和追蹤!🌸
🌸點選:加媽咪咪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