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以為卻發現並非如此...我是如何理解到「斷捨離的重點是當下」

1 / 1

不知道你有沒有類似這樣的經驗:「書讀了以後,實踐效果有限?」又或是某些「以為自己懂,事後發現自己不是真的理解」的時刻?

斷捨離是我的困擾之一,為了解決這個困擾,坊間跟斷捨離有關的大師:山下英子、近藤麻理惠、Phyllis、佐佐木典士的書籍,我都有拜讀也略知一二。雖然不是那麼喜歡看影片吸收資訊,也看了幾集末羊子,聽了幾集廖心筠的podcast。

閱讀斷捨離的相關書籍,都會提到一個重要概念,「斷捨離的重點是當下」,書上常常會提到要「問問當下的自己想不想要這樣東西?」之類的。

以衣服來說,舉凡像是領口鬆了、褪色、壞掉了、穿了不好看、很少穿的,要做出不要跟丟掉的決定相對容易。但「問問當下的自己想不想要?」就有點抽象?或者說,不要的當然丟了,但可能就沒有那麼強烈的情感(要)。

直到在打包回南部過年的行李時,我才理解「斷捨離的重點是當下」的意義。

當時的我在物色要帶哪幾本書回南部過年,突然想起,南部的老家也有不少沒看完的書(過往曾在花蓮就學就業,後來北漂把行李跟書都寄回南部),或許可以考慮不帶書回去,趁過年解決一下南部的書櫃?

當時的我思考後,仍然帶三本書回家過年。因為即便家中有沒看完的書,但我還是想帶這三本書回去,因為帶回去的這三本書,是我「當下想看的」!那瞬間,我理解到「當下」的意思,不是過去,不是未來,而是此時此刻的自己。

不知道你有沒有類似的經驗?又是如何領悟的?或是有沒有某些「以為自己懂,事後發現自己不是真的理解」的時刻?歡迎跟我分享!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靈感日日村 #斷捨離 #當下 #山下英子 #近藤麻理惠 #Phyllis #末羊子 #廖心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