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當特展】長方形盒子美味飄香 便當特展串起世代記憶(展覽回顧)

1 / 1

「便當」一詞源自日語「弁当」。長方形的盒子裡裝著各式菜色作為隔天的午餐,相信「帶便當」是在許多人成長過程中少不了的回憶。

雖然位於迪化207博物館的《便當特展》已撤展,但是還是帶著大家再次回味。

火車「食」光:鐵路便當

提到便當,絕對不能忘記經典的鐵路便當!​《便當特展》裡找來了悟饕池上便當介紹從第一代到第三代菜色的變化。

過去他們製作飯包在月台叫賣,以桂竹葉包裹菜色,如今這種景象雖不復見,卻能在此重新回味。

第一代池上飯包內容:豬肝、卜肉、蛋餅、梅子、烤肉乾、蝦子炸、黃菜頭、瘦肉片,以桂竹葉包裹。

第二代池上飯包內容:豆干、滷蛋、香腸、燒肉、後腿肉、蔭瓜、卜肉、梅子、蝦子炸、黃菜頭,改用木盒包裝。

第三代池上飯包內容:豆干、滷蛋、香腸、嫩薑、燒肉、蔭瓜、卜肉、梅子、後腿肉。

包飯

另外一種則是「包飯」服務,早期許多公司行號有提供員工午餐或晚餐,就是採用「包飯」,由包飯業者提供四菜一湯的合菜及到府送餐服務,但是隨著衛生疑慮的考量,包飯也漸漸消失了。不過大稻埕目前至少還有兩家包飯業者:天祿便當和阿泉包飯。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如果該店家是包飯常客,就會有專屬的鐵盒,「大展」便是某間店家名。

對於包飯,有些人喜歡,有些人討厭。

不能外帶的便當盒

在歷史課本裡必定會提到的波麗路餐廳,內用時咖哩飯和法國鴨子飯這兩項餐點會以便當盒盛裝以保溫,希望讓顧客回憶母親便當的溫暖。

不能外帶的便當盒,對於便當作為「帶著走的食物」,也是一種新的詮釋。

各式各樣的便當盒

從各式各樣不同的便當盒,能夠一窺臺灣的飲食文化,這裡展示了包含肥料公司、藥廠為廣告宣傳而發行的便當盒,以及農會、台鐵的紀念款便當盒。

下圖左下兩個為警總及陸軍尺寸特別大的便當盒。

架子上放著跟收藏家借來的便當盒,有的便當盒甚至還能插進筷子,方便攜帶,也可以讓便當盒卡得比較緊,這種生活智慧實在是太聰明了。

下圖這一排鋁製便當盒上,刻有花卉、龍蝦圖案,非常精美!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在沒有提供營養午餐的年代,抬便當是很多人小時候的回憶。打開蒸飯箱時混雜著各種菜色的味道,或許也是大家在吃便當覺得心情複雜的原因,菜色不一樣,味道卻一樣XD

而在《便當特展》中,除了實體展品外,也有許多攝影家的作品,前往四樓的走廊上張貼許多剪報和老照片。

帶你複習展覽去

《便當特展》現場展示的便當盒不只意圖使人肚子餓,也讓我們的記憶回到過去,想起小時候吃飯的那些時光。而「帶便當」雖然是一件很平凡很日常的事,隨著時代變遷卻有巨大的變化!⁡

讓《便當特展》策展人王貞懿親自說給你聽,還有民眾最真實的回饋心得!

收聽完整內容請點此

《便當特展》展覽資訊

便當特展
地點|迪化207博物館3樓展覽空間
展期|2021/05/07 ~ 2022/01/03
票價|免費

「帶便當」看似平凡且日常,隨著時代變遷卻有巨大的變化,《便當特展》讓我們的記憶回到過去,想起那些或許美好、或許苦澀的用餐時光。

藝文雙響炮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聽藝文,點燃你的藝術魂
歡迎追蹤我們的臉書粉專Instagram,了解藝文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