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看風景 突然被抓去參觀蘭嶼傳統建築【地下屋】

1 / 1

在蘭嶼工作也快半年了,因為工時特長,休假的時間又極少〔我是血汗勞工〕,所以在能放假的日子裡,大多是騎著摩托車環島、沿路街拍,隨意看個風景就當作受詛咒的身心靈已經淨化,隔日就開始入汙穢的工作裡繼續奮鬥。所以,什麼蘭嶼的傳統建築地下屋或是浮潛活動...等等觀光客的活動,我壓根都沒進行過。

可是,就當我下定決心要好好靜下心來停靠在路邊看著海,覺得時間已經暫停在無際的海天一藍之際時,突然有個拿著拐杖騎摩托車的大叔跟我搭訕。

大叔問我說是不是來這邊玩的?我回:「不是捏,我在這邊工作」

「那你是老師嗎?」拐杖大叔這麼問著。「不是捏,我在儲存場工作」我說。

接著,我們身分瞬間對換,他開始不斷地稱自己作李老師,有時又叫自己黑哥,弄得我滿頭問號在天上飛舞,想說:「你是真的老師?還是中國選秀節目那種到處都是老師的老師?」

緊接著,他又問我有沒有看過地下屋?我誠實地回答說:「沒有」

「那你要不要去看地下屋?」Bingo! 原來這就是他真正的目的

在拐杖大叔的強力促銷下,我就這樣把美景拋在一旁,騎著摩托車跟在李老師a.k.a黑哥後頭上路了。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然後,李老師a.k.a黑哥又用同一套,但更奸詐一點的「你是不是跟我預約的客人?」的方式,在路邊又撈一個也是在這裡工作的餐廳小幫手,以地下屋及強調「他比較便宜」作為誘餌讓她跟著我們一起上路。

地下屋一景

蘭嶼傳統的居住型態是半穴居,也就是把屋子建成像一半在洞穴裡的型態,而他們當地的人稱這樣的建築物為「地下屋」,但以前部編本的教科書卻沒有提到為什麼蘭嶼的當地人要這樣居住。

地下屋一景

李老師a.k.a黑哥的說法是,因為蘭嶼夏天氣候炎熱,再加上風力強勁,所以才衍生出這樣特殊的居住型態。

我想一想也對。蘭嶼這邊的東北季風大跟颱風一樣恐怖,半夜風跟窗戶打架的力道總是讓我難以入眠,更別說搭著風出門還會有種一不小心就會隨風飄逝的死亡感不斷湧上心頭。達悟不建成這樣是要怎麼過生活!

李老師a.k.a黑哥說地下屋最原始的型態屋頂是用茅草蓋的,但是因為年輕人抽菸的人很多,抽一抽就隨便亂丟容易失火,所以才改成鐵皮。不過我對這樣的說法比較存疑,覺得應該只是單純的建造工材進步,加當時政府有意保存地下屋傳統文化,所以才會茅草屋紛紛改成鐵皮屋。

地下屋一景

在導覽的過程中,李老師a.k.a黑哥出了一個考題,說進入這個地下屋作了三個通道,但是為什麼女性規定只能從最右邊的這個石子階梯下去?我回說:「跟月亮有關係嗎?」但顯然不是這個答案。最後李老師a.k.a黑哥給的答案是因為女生會懷孕,所以只能從右邊走,有點類似飛魚季女生不能碰船這樣的概念。

像這樣的性別差異傳統認知在蘭嶼還蠻普遍的,比如說達悟的男性負責捕魚與殺魚,而女性負責廚房的工作,所以,儲存場的同事S曾哀怨地跟我說,他去考了中餐丙級執照,想說回蘭嶼大顯身手,但是卻被其他人以男生不能進入廚房為理由反對,所以一身技藝至今仍無用武之地。

房屋牆壁入手上方掛滿的是豬的下巴骨。

順帶一提,蘭嶼的豬是原生種小耳豬,但大多數都已經跟外來豬隻混種了,雖然從去年開始復育,但我在路上目前還沒有看到純的小耳豬。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豬下巴上方意外發現的老照片
這間地下屋對比其他間來說挺特別的,格局較大,總共作有四個入口,廚房分為內外各一部(在最左方),此外,還闢有燻飛魚的地方(下圖內部最右側)。
內部廚房
燻飛魚的地方
室內一景
室內一景
室內一景
室內一景

地下屋的內部高度大概跟我的身高差不多,約164至168公分左右室內高,而且空間不大,遂引發一個疑問:「一間房子到底住幾個人?」而李老師a.k.a黑哥的說法是,房屋的人口是流動的,有時候睡家裡,有時候也有可能睡別人家。

前方涼亭是達悟的特有文化之一,分有公有涼亭與私有涼亭,路邊的都是公有涼亭,而建在房子附近的,就是私有涼亭了。
很明顯的是特地從海邊撿回來的石頭,達悟族人將石頭堆疊,作為建築排水的一部份。

這次拜訪的地下屋是野營部落的地下屋〔蘭嶼分有六個部落,如果從開元港下船往農會方向來算,分別是椰油、漁人、紅頭、野營、東清與朗島〕,朗島也有地下屋,但野營的地下屋規模比較大,而且村落聚集在環島公路上。

如果沒有跟團,像我跟小幫手一樣都是獨自一人在路上亂晃的那類型,自己租摩托車騎到野營部落,在路邊就可以看到許多有關地下屋導覽的標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