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回家嗎?|龍崎光節「空山祭」
龍崎區,位於台南市的東南端。舊稱「番社」,是由於早期平埔原住民西拉雅族新港社人移居境內的牛埔及大坪一帶而得名,而區名「龍崎」的由來,則是在日治時期設庄時,取境內的「龍船」及「崎頂」之首字,始稱「龍崎」,前身「龍崎鄉」在台南縣市合併後更名為「龍崎區」。
龍崎區地處阿里山山脈丘陵帶,全區地勢東陡西緩,從視野良好的地區可以望向市區高樓,然而因全區有 9 成地區屬於山波地保育區,產業開發嚴峻,人口外移及老化情況十分嚴重,是台南市人口最少的行政區,根據戶政事務所及民政局統計,2022 年人口約為 3,600 人,區內人口最少的里中坑里人口為 138人。身為龍崎人,離鄉後,你還會回家嗎?
龍崎區給人的印象如人口稀少、杳無人煙,而「空山」一詞,源自於現代社會對鄉里地方一種「曠野無人」的刻板認知。其實這種虛構的想像也不僅僅存在於龍崎區,而是全球化的現象,「都市化」人口集中產生的後遺症。對於此種想像的放任,會使人文歷史的珍貴流失。
於是空山祭結合故事、地方及價值,以實際「到鄉下走走」,感受藝術家們活出生命的創作能量、帶來滿滿的生命力的形式呈現,呼喚外出的人回家,為家鄉的土地增添一份歡樂的氣息。「草螢有耀終非火,荷露雖團豈是珠」,策展團隊「艸非火」以真假之辯在藝術上就是虛實轉換的核心理念,用「光」創作「生命力」豐沛的作品,同時點亮物質與精神兩面的火光,照進龍崎區的暗夜晚風。
「必然離開」是龍崎人的共同記憶,然而離開之後,那些「離不開」的牽絆,卻能成為生命支柱。這一屆的主題「隨風去留」講述著龍崎這個小山城的故事,也是大家共有的成長經驗「離開與離不開」,無論是不是故鄉,我們可能會對某個地方有強烈的喜愛或執著,那些思念的所在都存在記憶裡的念想。
「從必然的『離開』,到必然的『離不開』;離開的是實體,離不開的是看不見的羈絆。」那些離不開的元素帶我們回向,前往他方而心繫記憶裡的此方。不管去到何方,總有一條絲線連接著故鄉,就算細如一縷風煙,也堅韌地引動著,觸動人生旅程的長線。
這一屆如風的空山祭,妝點了虎形山公園山林、點亮了深邃黑夜,引領龍崎人以及「不是龍崎人也能成為龍崎人」的參展者們心繫。那些日常風景都成為嶄新的遇見,用雙眼看向視覺的無限可能,用肌膚觸動晚風的輕柔吹拂,將「地方」昇華,盡收眼裡和心底,化為心心念念的惦記。
走入空山祭展區,緊握手上的小燈籠,溫和暖橘的光線照亮眼前,就此踏上認識自我去留的旅程,光影忽明忽暗、忽遠忽近,或許就在某個瞬間深刻的體悟,原來放下比緊握來的不容易許多。
這次活動的出發點來自於龍崎的小朋友們,身為策展團隊的「艸非火」,已經在此教學五年,到今年很多國中生即將畢業,而龍崎沒有高中,他們必須離開龍崎。在不捨之餘,也去思考很多關於龍崎人的去留,因為這個想法策展團隊田調很多有離開過跟沒離開過的龍崎人。
在今年作品 5「鬥豔」以及與崑山科技大學合作的《交織的心語》更是呈現了當地人的去留,也因為田調中的一句話備受觸動:「不管怎麼樣,去到了哪裡,總有一條絲線心繫著故鄉」。
走出展區交還手中的燈盞,火光沒有泯滅,就像儘管出發代表著必然的離開,心中的燭苗也持續冒著火光,溫熱明朗。那些留下的是看不見的。
除了體驗山林之美、光影幻境,這裡也有近年流行的拍貼機為本次空山祭打造專屬的紀念相框,用三款限定相框留下紀念。第一款「空山風紋」,扣合空山祭的主題「隨風去留」,講訴關係人口來來去去,卻都會在需要時刻前來地方幫忙的感動故事,「風的紋路」刻劃出這樣款款地深情流動。
第二款「空山隨風」,大冠鷲沿著上升氣流翱翔上天空的意象,表示下方有著完整的生態圈;空山祭設計的飛鳥紋樣,標示著這裡是豐沛的大地。第三款根據「空山策展動畫:飄」設計,故事中小冠鷲隨風跟著桃花心木果實種子飛離家鄉,飛往泛著奇光的樹林,在當中冒險、成長。離鄉的兩難,背負著行囊及北漂的議題帶來種種討論。
榮獲 2022 金點設計獎,又有全國最美山林之稱的空山祭,今年更是優化路線 4.0 全新登場,擴展成為史上最大展區,共 15 件藝術創作,在離不離開、取捨與否搖搖晃晃找平衡的旅途中,繁星照耀下的走春儀式感在光影虛實之間點亮未來的轉瞬燈盞。
來不及共襄盛舉,下屆的 5.0 路線又將走向何方?明年若能一起成為龍崎區的共同記憶,成為沒事會來逛逛、有事會來相挺的「關係人口」,就讓風引領,隨風飄向心之所向的彼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