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在清領時期於台灣紮根,到了日治時期,由於政府獎勵種植,並且改良製茶技術,讓台灣茶在外銷上大放異彩,如今也已經深入台灣民眾的日常生活當中。然而茶如何製作?茶香怎麼來?又有幾種香氣呢?
茶香何處來
踏進剛剛整修完畢、重新開幕不到一年的新芳春茶行,古色古香的紅磚牆、木頭天花板、石樑,簡潔明亮的茶道具展示空間,無不默默昭示著古蹟經歷的悠悠歲月。
越過前廳,走進特別架設起來的方型拱門通道,通道的黑色牆壁上有許多繽紛多彩、標示著不同茶香氣味的標籤錯落著從身邊飛過,似是正走在一個科幻隧道中。踏出通道,映入眼簾的是以白色為布置基調,白牆、白色半圓柱、白桌、白燈……讓觀眾在一片潔淨當中,細細探究茶香當中的奧秘,觀察茶葉在製程中的不同樣貌、各類茶湯的顏色,在腦海中建構出一幅專屬自己的茶香分類圖。
茶香在茶葉被採下、初製成毛茶,經過種種工序時都會有不同的氣味,而最後我們手裡的那杯茶湯的香氣,則在不同的品種、不同的製作工法影響下,在鼻腔裡有多元豐富的呈現。
千變萬化的美妙茶香
我在潔白的場域中彎彎繞繞,停留在半圓柱裡嗅聞懸在頭頂的水滴瓶裡調配好的茶香,接著往前繼續了解新鮮茶葉的氣味,製作成毛茶後再經過一個又一個製作步驟後的茶葉外觀變化之後,便會看到一方長桌和一面掛著巨幅風味輪的牆面。長桌上擺著八種台灣產的茶品,茶湯顏色從綠到紅一字排開,以直觀的視覺講述茶葉發酵度對於茶湯顏色、風味的影響。
一抬頭,便能看見比人還要高的茶葉風味輪,以感官為軸心,把品茶體驗分成嗅覺、味覺,以及口腔感受三類向外延展,將感官元素名詞羅列其上,形成一個完整的品茶感官圖譜,嘗試建立台灣茶的專屬品評語彙。仔細研究過風味輪後,右手邊有一個與整體展覽布置風格截然不同的深色空間,牆壁以七彩彩虹的形象,呈現茶香氣味的色彩光譜。房間一側有一個平台,分別放置了六個氣味瓶,模擬出茶香當中的青草、仙草、綠蕉、青蘋果、青桃與蘭花、茉莉與梨等香氣,等著觀眾利用嗅覺一探究竟。
在嗅聞室旁另一個以白色隔板隔出的空間裡,則播放著茶農在茶山上採茶、製茶的影片,牆上懸掛著製茶的照片與說明讓觀眾能夠透過影像,一窺茶園風貌與製茶現場。
新芳春茶行本身即是茶行、製茶廠古蹟,走過了台灣茶葉的輝煌與沒落。在重新整修、對外開放後,新芳春茶行一樓前面的部分除了展售茶器具外,也會當作展覽空間使用,後方則是以前的焙茶室與製茶廠,二樓則是可以選購茶相關書籍與產品的書房與展覽、講座空間。
在觀賞完「茶香流動展」以後,不妨也走到後面去,參觀一下過去製茶的廠房,或是到二樓去看一本書、了解一下新芳春的歷史吧!
展覽資訊
TeaWave 茶香流動展
展覽時間:2020.05.30-11.15
展覽地點:新芳春茶行一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