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時,對他們說「No」很容易,卻可能埋下後遺症。父母就像孩子的領導人,要怎麼聰明的說「Yes」,適時又有技巧的說「No」,培育有自信、懂得判斷的孩子?
2歲的小男孩在公園想去拉一隻大狗的尾巴。
4歲的小女孩問,可不可用生日蛋糕當晚餐?
7歲的小學生問,可不可請假一天不要上學,這樣就可以在家打電動?
14歲的青少年問,今晚可不可以在女友家過夜?
做為父母的一大挑戰,就是常要對這些奇怪的問題說「No」。
但是,父母常常先大喊「No」,會不會讓孩子以後一聽到「No」就先嚇一跳,其他都聽不進去了呢?
當然會,而且結果可能更糟!
紐約州立大學的教授葛韓(Glenn Geher)在《今日心理學》的一系列文章提到,說「No」是最簡單的答案,不用花時間溝通、陪伴他們繼續完成所問的事、更不用在出現不好的結果時幫忙善後。但是,如果什麼都不假思索的說「No」就結束了,結果可能會讓孩子以後也什麼都不假思索的發問,不會自己先思考與判斷,而且傷害孩子的自信心。甚至,心理學研究發現,性格比較灰暗冷漠、過分自我感覺良好、喜歡操控別人、無視別人感受、喜歡拒絕別人的成人,常常就源自擁有這樣喜歡說「No」的父母。
怎樣算是喜歡說No的父母呢?葛韓提到,如果一天要說上幾十個類似「No」的負面否定詞,就要思考戒「No」。
因為父母在家,也像是孩子的領導人。大人都不希望辦公室的上司一直否定我們的想法,希望他們了解我們,支持、鼓勵我們,讓我們覺得受到肯定、有安全感、建立信任,得以繼續往前走,不斷成長,完成目標,獲得成就感。當我們的想法有問題時,我們期待上司能夠帶領我們轉念,思考原委與替代方案,啟發我們,提供正面的建議。
孩子對父母的期待,也是一樣。葛韓進一步說明,經常肯定孩子的想法,哪怕只是部分肯定,都可以在家中塑造正向、溫暖的環境,也可以建立孩子的信任與信心,陪伴孩子度過各種成長風暴。尤其,可以釋放孩子的想像力與潛力。
用對方法說「Yes」!
不過,這並不是要父母盲目喊「Yes」。生活中有多機會可以讓父母發揮說「Yes」的力量。例如:
平時多練習用正面的方式說一件事,讓孩子感受其中的不同,還可以教孩子怎麼正面溝通事情,也可以讓孩子了解父母不是盲目一直給「Yes」當答案。暢銷作家芭芭拉.卡蘿拉索(Barbara Coloroso)在《孩子是無價的》(Kids are worth it)書中舉了幾個用來代替一開口就說No的例子:
「可以,但之後要……」,像是「你現在可以出去玩,但之後要回來幫忙收拾東西」。
「讓我想一想…」這樣的回答,可以讓孩子知道不是隨時都有立即的答案,也可以有時間思考,要怎麼回應孩子的需求比較合適,還可以讓孩子學習要花時間思考再回答與決策的技巧。
「你來說服我啊!」、「我們可以討論嗎?」
找機會、創造情境對孩子說Yes,建立孩子的信心。例如,孩子總是喜歡吃不健康的食物。推廣親職教育的《一個快樂的大家庭》(One Big Happy Home)作者諾斯(Kayla North)就嘗試,在一個大罐子中,裝滿健康的零食、小玩具,當時孩子來要東西、問可不可以吃或玩什麼時,她總能說Yes,她說,這樣讓孩子覺得當他們有需求時,她是可以讓他們依靠,感到滿足,也讓孩子獲得信心,還可以避免孩子總想偷渡大人不允許的事物。
對孩子聊天的內容、詢問的事項,展現興趣與關懷,讓他們願意多聊,趁機討論與學習做決定的技巧。美國親子教養作家兼講師塔弗博士(Dr. Ron Taffel)在時代雜誌的文章指出,各年齡的孩子在做決定時,都需要指引,父母需要跟他們深度詳談,貢獻自己的經驗,但是可以用委婉的方式,例如「我知道我的經驗跟你不一樣,……,但事情有可能會這樣發展……」,讓孩子願意多說,以及讓他們了解可能有的得失。
對常見的問題設定底線,讓孩子練習思考界線,培養判斷力,久了就比較不會問明顯不可行的事。葛韓強調,這樣孩子會有方向感、有跡可循,父母也能夠在家中營造「Yes」的空間與支持的氛圍,有更多機會可以說「Yes」。
真的得說「No」時,怎麼辦?
再想想,真的沒有空間嗎?葛韓舉了自己的例子,在大學時,因為學業成績積分差0.1分,不能修想修的高階課程。這雖是白紙黑字的規定,他還是去找老師討論,結果老師願意相信他有能力、且會努力達成要求,破例讓他修了這門課,才能讓他往前跨進一步,成就今天的自己。那一句「Yes」的力量,讓他覺得被肯定,激發了他的信心與潛能。
如果真的沒辦法了,就要少用命令、堅決的口氣喊「No」,或只從父母的喜好與利益出發、不顧及孩子的感受。
而且,說「No」時,別忘了解釋為什麼,討論有沒有其他替代方案。
波波媽咪兒也有IG帳號啦!趕快手指一動加入我們:@popmama_mag
還有臉書粉絲團也別忘囉~~歡迎一起來這個小天地吸收媽咪的流行新知,偶爾一起抱怨豬隊友和餓婆婆!>>波波媽咪兒FB粉絲團
撰文編輯 #r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