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種可能造成「情緒勒索」的教養風格!爸媽快避免這樣的教養方式!

1 / 1

親情勒索在華人家庭中,比起西方家庭更容易因文化影響而發生。本文探討8種教養風格所形成的親情勒索,並提供5種在自己和父母間設下界線的方式,找到從中脫困的解方。

本文重點摘要

為何親情勒索無所不在?

8種教養風格形成的親情勒索

設下5條個人界線,自親情勒索中脫困

為何親情勒索無所不在?

「沒有我就沒有你,當孩子本來就應該聽父母的,做人要懂得孝順!」
「真的是白養你了!」
「早知道不要生你,長大就翅膀硬了!」

有些父母習慣用嘮叨、批評、責怪、貶低、處罰、賄賂或是限制的方式來掌控孩子,這些酸言酸語常讓孩子們不勝其擾。「為了孩子好」的親情攻勢,在孩子長大獨立時,成為了內心矛盾與家庭衝突的起源。若父母將孩子視為自己的所有物,控制孩子的交友、隱私、學習和工作,若孩子屈服於父母的威權之下,長大後就可能成為親情勒索的受害者。(延伸閱讀:認識情緒勒索,擺脫毒性關係

親情勒索在華人文化家庭中,比起擁有濃厚個人主義觀點的西方家庭中更容易發生。華人社會強調集體主義文化,「自我」的概念,需要透過與他人互動才能產生意義,同時也重視和諧的關係以及角色關係的義務。因此,若遭逢情感勒索,比起果斷地拒絕對方,更容易受到整體環境因素的影響,除了考量自我的感受,更要顧及自身與他人的關係。

看更多>> 媽媽為了我放棄自己的人生,所以我「一定要聽話」

8種教養風格形成的親情勒索

回溯發生親情勒索的家庭,大多可以發現父母對子女的教養採取8種類型,害怕孤單、需求無法如願滿足、追求完美等父母心理因素,皆包含在內。

1.緊盯型:緊盯型的父母對子女的教養充滿壓迫,起因於父母內心深怕孤單的感受。他們的情緒常常波及到子女,並扼殺了子女獨立的可能性。由於害怕孤獨,他們對子女如同強力膠般緊黏不放。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2.剝奪型:剝奪型父母的愛是有條件的,只有孩子的表現符合他們的心意,才能夠得到愛。這類型的父母認定自己的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因此也不給子女鼓勵或關懷,常表現得冷酷。

3.完美型:完美型的父母心中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他們鞭策自己的子女成為他人眼中的模範生,執著於嚴格的紀律、權力和名聲。他們通常在意外人的眼光,凡事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是他們的座右銘。

4.教條型:教條型父母不能接受不確定性,他們藉由明確的規範來建立安全感,因此對於軍隊、宗教、企業等組織的哲學吸引,並藉由這些規則和角色模範來訂定家中的規範,以確定一切皆在掌握之中。

5.混亂型:情緒善變、規定朝令夕改、溝通亂七八糟是混亂型父母共有的特徵,他們自身內在的不穩定,外顯於對子女的教養,也常讓子女無所適從。他們的教養方法不是太嚴格就是太鬆散,情緒也難以捉摸。

6.利用型:利用型父母不喜歡輸的感覺,他們害怕低人一等、過度敏感,也太自我中心,甚至認為別人的收穫就是自己的損失。由於過於看重自己,也導致他們看輕了孩子,不斷的從子女身上吸取情感。

7.虐待型:這類型父母擁有滿腹無處發洩的怨恨,他們視子女為威脅,在被激怒的時候,會嚴予、情緒、肢體上虐待子女。

8.幼稚型:幼稚型父母軟弱無能、可憐兮兮、自憐自艾、索求無度,無法進到保護子女的責任,反過來鼓勵孩子照顧他們,並藉此來控制子女。

建立自我認同,擺脫親情勒索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若親情勒索已成事實,「與父母切割開來、界定自己的身分認同」即是當務之急。界定個人認同,其實是青春期的首要任務,透過認同讓自己脫離保護的羽翼獨立起來。不過,在發生親情勒索的家庭中,父母常常管得太嚴、抓得太緊,導致孩子無法在青春期獨立,反倒養成了太忠誠、太困惑、太害怕,無法脫離父母的青少年。

當這些青少年長大後,面臨到親情勒索,常會用「反正他是我父母」來淡化,旁人提醒時,更以「不要責怪他人」或是「一切都過去了」來掩蓋。然而,這些念頭就是從小到大左右著言行舉止的線索,它們鼓勵著這些受害者不要針對親情勒索繼續探究,倘若忽視了這些念頭的存在,極有可能會錯失逃離親情勒索的機會。反之,若能正視這些聲音,開始有了「勒索確實存在」的感知,在受到言語刺激的當下有了衝突的感受、疑問和矛盾,就有機會從父母過度的控制之下獲得自由。

看更多>> 擺脫情緒勒索的家庭,從扮演「旁觀者」開始

設下5條個人界線,自親情勒索中脫困

加州專業心理學學院臨床心理學博士、資深婚姻家庭心理師丹・紐哈斯在《如果我的父母是控制狂:如何設定界線、自我修復、終止控制的世代循環?》一書中,提供5個建立個人界線的方法,改善親情勒索受害者的窘境。

1.設下「隱私」的界線:小時候被迫回答侵犯個人隱私的問題,長大後,透過「拒絕回答不恰當的問題」就能改善隱私被過度越界的情況。

2.設下「決定」的界線:父母試圖主導每個決定已不再適用於長大的子女,可以透過說不,來向父母表達自己需要時間考慮他們的要求或批評。

3.設下「金錢」的界線:經濟獨立後,金錢的使用,不必再仰賴父母金援而受到控制,可以根據自己的金錢觀來妥善把關金錢運用。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4.設下「社交」的界線:過度干預社交生活已不再是父母的權力,自己能夠主導是否知會他們你的個人行程。

5.設下「個人空間」的界線:生活空間過度重疊,容易使得關係過於緊密導致親情勒索。小時候沒有選擇住處的自由,長大了你可以搬出家裡,建立個人生活的空間獲得喘息。

相信孩子,成為支持孩子的父母

「我是為你好啊!」父母對孩子的愛,如果保有太多的焦慮和擔心,往往是來自於自己成長過程中的需求未被滿足,或者擁有創傷經驗,希望藉由養育孩子來彌補生命中的缺憾。

然而,真正的為了孩子好,應是要放手讓孩子闖蕩自己的人生,相信他們擁有創造快樂和成功的能力。父母和孩子各自回到自己的角色,讓各自對於人生的態度能充分展現出來。

若要維繫良好的家庭成員關係,減少親情勒索的發生,父母能做的,即是在孩子還小的時候,成為看顧孩子的父母;孩子長大後,成為支持孩子的父母。

看更多>> 父母共同教養困境:為什麼我們不能好好說話?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12星座媽媽管教小孩時,最常講的一句話

*本篇文章由【親子天下】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波波媽咪兒也有IG帳號啦!趕快手指一動加入我們:@popmama_mag

還有臉書粉絲團也別忘囉~~歡迎一起來這個小天地吸收媽咪的流行新知,偶爾一起抱怨豬隊友和餓婆婆!>>波波媽咪兒FB粉絲團

撰文編輯 #泱泱

#倫理 #孝順 #心理健康 #情緒勒索 #親密 #親密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