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崩潰孩子冷靜的「暫停法」你用對了嗎?5個教養誤區快避開!結束時別忘了做這件事
你聽過育兒暫停法嗎?這套方法從1950年代中期開始沿用至今,歷經數十年專家們的研究與修改,但核心依然不變,那便是利用暫停一下(Timeouts )來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正向教養專家羅寶鴻老師也曾提出過「積極暫停區」,當親子發生衝突時,雙方各自到暫停區裡緩和一下,情緒平穩後再討論。不過你真的知道「暫停法」要怎麼用嗎?如果你發現每次使用這招都得不到效果,或許是你用錯了,今天就來分享關於「暫停法」的五個教養誤區,爸媽可以一起來審視你做對了嗎?
(圖片來源:Pexels)
一、正在情緒崩潰中無法使用暫停法
我們都會認為,孩子鬧脾氣時就是使用暫停法的好時機,然而事實並不然。暫停法的意義在於將孩子拉出刺激中並幫助他反思,但孩子的情緒已經爆發了,要將孩子從這樣的情緒分離其實已經為時已晚。
暫停法應該使用在孩子的情緒還處於相對平靜時,且家長應該要跟孩子解釋清楚事件的發生與原因,為什麼需要他冷靜一下,不是因為「媽媽生氣」而是因為他「做了什麼」,否則孩子只會學到「不要惹媽媽生氣」但具體不該做什麼卻一無所知。
(圖片來源:Pexels)
二、暫停不是排擠孩子
暫停法是將孩子即將爆發的情緒暫停下來,並不是指將孩子排擠在外、都不要理他。當孩子不受控制時,家長說:「你去房間冷靜,我們不想跟愛生氣的人玩」這樣的做法雖可讓孩子冷靜但其實對孩並不好,還可能讓他心裡受傷。
比較好的作法,是讓孩子留在他可以看的到你或其他人的地方,可以給他一些會讓他放鬆的東西,例如他的小被被、玩偶等等,並請他們反省一下自己的行為。
(圖片來源:Pexels)
三、爸媽也應該暫停
當你白天在工作上經歷很多煩人事,請記得將這些情緒留在公司就好,不要把工作的情緒帶回家,建議爸媽可以在回家的路上將「暫停法」用在自己身上,將情緒轉換並調適好。
此外,爸媽如何調解自己的情緒,通常孩子也會看在眼裡並複製學習。因此如果你家孩子情緒不穩,使用暫停法也時常無效,或許爸媽可以作則先開始,對孩子生氣時告訴他你需要冷靜一下,並在沙發或是房間裡調整狀態,說不定孩子就會跟著學起來喔!
(圖片來源:Pexels)
四、暫停不代表什麼都不用做
使用暫停法時不代表將情緒暫停後就一言不發的待在原地,這樣是無效的!你可以引導孩子說說心裡的感受以及對他說你自己的想法,並聊聊你會建議孩子在發生一樣的狀況時可以怎麼做,讓孩子學習如何處理並與情緒相處!
同時,如果孩子犯下的錯是需要彌補的,爸媽也可以在這時候跟孩子溝通該怎麼道歉與補償。
(圖片來源:Pexels)
五、結束暫停時要給孩子愛的抱抱
很多爸媽在說教結束後都忘記要給予孩子一個愛的抱抱,如果你剛好遇到高敏感孩子那一定會被孩子記住,並成為孩子心裡的一個結。即使孩子不是高敏感,也容易誤會爸媽這樣做是因為我是壞孩子,這對親子關係也不好。
暫停法應該以無條件的愛為結尾,給個抱抱讓孩子知道不管如何爸媽會永遠愛他,爸爸媽媽要記得教孩子規矩同時也要好好的照顧他們的情緒感受喔!
(圖片來源:Pexels)
這五個關於「暫停法」容易犯的失誤你是不是都犯過呢?下次再處理孩子要爆炸的情緒時也請好好關注一下這些重點!這些都很重要喔!
波波媽咪兒也有IG帳號啦!趕快手指一動加入我們:@popmama_mag
還有臉書粉絲團也別忘囉~~歡迎一起來這個小天地吸收媽咪的流行新知,偶爾一起抱怨豬隊友和餓婆婆!>> 波波媽咪兒FB粉絲團
撰文編輯 #泱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