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共讀愈早開始愈好!研究發現共讀強化「嬰兒大腦預測力」,語言發展UP!

1 / 1

親子共讀或許比大家想像的更有威力。台師大與耶魯大學組成的研究團隊發現,在嬰兒6個月大時,其「大腦預測力」就能決定後續的口語詞彙能力,而親子共讀則可以強化嬰兒的大腦預測力。

(圖片來源:未來親子/台師大)

文/ 黃啟菱(未來Family記者)

所謂大腦預測力,就是「未卜先知」的能力。比方說,不小心碰到桌上裝滿飲料的杯子,第一時間就趕緊伸手扶住杯子,避免一場災難;又例如,兩人對談時,即使對方話語未完,仍可知道對方下一字或下一句將說什麼。

大腦預測力如此重要,能否在大腦最具可塑性的生命早期階段,就透過家庭活動加以提升?一般認為,家庭活動中的親子共讀,有助於孩子的大腦發展,然而,卻很少有科學實證能檢驗這個說法的正確性。

 

6個月大的嬰兒,大腦已有預測能力

台灣師範大學與美國耶魯大學攜手組成的「大腦發展與學習聯合實驗室」,就以幼兒為研究對象,探討親子共讀與大腦預測力的關係。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研究團隊發現,6個月大的嬰兒,其大腦預測力就決定了後續的口語詞彙能力,而親子共讀確實能強化嬰兒大腦預測力,相關研究成果已刊登在高影響力的國際期刊《Brain and Language》以及《PLOS ONE》。

計畫主持人、台師大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副教授王馨敏說,大腦隨時都在針對周遭環境進行預測,跨國團隊以台灣嬰兒為研究對象,讓嬰兒反覆學習「聽到聲音就會看到圖片」的對應關係。

 

大腦預測力能決定後續的口語詞彙能力

然後,在測試階段,隨機省略原本應該緊接著聲音出現的圖片;同時,以「功能性近紅外光光譜儀(fNIRS)」,收集負責處理視覺訊息的大腦枕葉神經活動。

研究顯示,因為嬰兒大腦能夠預測圖片會緊接著聲音出現,所以即便圖片沒有出現,枕葉也會產生神經活動,團隊稱此神經活動為大腦預測訊號,顯示嬰兒的大腦預測力。

共同作者、也是聯合實驗室成員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亞斯林(Richard Aslin)表示,這項神經科學研究,發現6個月大嬰兒的大腦預測訊號愈強,在12個月大以及18個月大時的口語詞彙愈多。

 

互動式共讀,有助於嬰兒的學習

王馨敏認為,共讀能夠刺激大腦預測力,可能有以下兩個原因,第一,在與不太會說話的嬰兒共讀時,成人常會以預測性的問題和嬰兒互動,例如會說「接下來我們會看到什麼動物呢?」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而共讀的繪本,能提供訊息結構化的情境,讓孩子的大腦在這個情境中,反覆練習預測新訊息。

第二,共讀也提供互動輪替式的情境,互動輪替時,雙方必須不斷預測彼此的思想行為,並提前準備好對應方式,才能在對方停頓時做出即時回應,共讀讓嬰兒有更多機會進行互動輪替。王馨敏建議,親子共讀愈早開始愈好。

 

*本文由【未來Family】授權,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合作網站/#未來Family

#互動式共讀 #共讀 #大腦預測力 #未來Family #親子共讀 #語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