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超常踩的4種地雷溝通法!改採薩提爾「一致性表達」,讓孩子更懂你
你是否常常在關心孩子的時候,忍不住就開始變得兇巴巴?你明明期望孩子能了解你對他的關心,但是孩子卻好像永遠不了解你的用心良苦,依然故我地繼續造反。如果這樣的情景讓你感覺似曾相似、甚至這就是你與孩子的日常,那或許你該認識認識「薩提爾模式(Satir Model)」所提到的「一致性表達」!
(圖片來源:Pexels)
什麼是薩提爾模式
薩提爾模式是一種心理治療法,由美國家族治療大師薩提爾女士所提出(Virginia Satir)。他認為人在與他人溝通時,可能出現五種應對姿態,包括指責、超理智、打岔、討好,以及一致性表達。其中,前面四種溝通姿態是最常見的,這四種溝通方式較容易造成人與人之間的衝突;最後一種「一致性表達」的溝通姿態,則是較少人使用,但這樣的應對方式卻有利於衝突的解決,也讓彼此的心更靠近。
(圖片來源:Pexels)
薩提爾的五種溝通應對姿態
在介紹這五種姿態前,先來個情境舉例:
大人帶著孩子到火鍋店用餐,然而在等待餐點時,孩子因為坐不住,竟擅自離位在餐廳奔跑嘻笑,這間餐廳動線狹窄,孩子在此奔跑不僅不合時宜,還可能撞到端著熱湯的服務生,非常危險。
接下來,就來簡略敘述這五種應對姿態是什麼,而採取這個應對姿態的大人又分別會做出什麼反應吧!
(圖片來源:Pexels)
應對姿態一、指責
在溝通時使用強烈否定意味的詞語,或是直接命令,不在乎對方的感受,也是最容易造成衝突的應對方式。
情境反應:「給我過來!跑什麼跑,這邊是餐廳不是操場你知道嗎?什麼時間不該做什麼事還要我說?」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應對姿態二、超理智
面對事情完全理性分析,只在乎事件的對錯,不斷地對他人講道理,忽略了自己與他人的情緒。
情境反應:「你看這邊是餐廳,是吃飯的地方。而且你仔細看,這邊的路都很窄,你會很容易撞到。那個湯要是灑了,你就會被燙傷,嚴重還要住在醫院,到時候就不能玩也不能跑了。你覺得你開心這一下下,結果住院好幾天,划不划算?」
(圖片來源:Pexels)
應對姿態三、打岔
顧左右而言他,選擇逃避問題,不願意去面對問題,也不願意去探究彼此的感受。
情境反應:「來,我看我們不要吃火鍋了,我們去吃隔壁的便當。」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應對姿態四、討好
不管對錯也不顧自己的感受,放低自己的姿態委曲求全,只要對方感受是好的就好了。
情境反應:「寶貝啊,算我求你,不要跑了好不好?這邊不適合這樣跑啊……好嗎?」
應對姿態五、一致性表達
心口合一,將自己的感受如實表達,不添加任何多餘的情緒或評價,只是好好地把最真實的想法說出來。
情境反應:「你這樣跑,人家端的熱湯如果因為撞到你、灑在你身上燙傷了,我會覺得好擔心,又好難過。我不想要看到你受傷,我希望你可以跟著我一起坐著好好等待,保護好你自己的安全,相信你可以做到不讓我擔心。」
(圖片來源:Pexels)
一致性表達三要點
要點一、覺察自身感受
要做好一致性表達,首先必須要有自我覺察情緒與感受的能力。平常若是遇到心情不好的時候,就可以試著問自己「我現在是什麼感覺?」、「是什麼原因造成我現在的狀況?」來提升自己的情緒覺察能力喔!
要點二、靜下心
光是覺察到自己的情緒,若無法靜下心來,仍然沒有辦法順利地將自己的真實感受表達出來,往往會一不注意又淪為其他四種應對姿態,因此在覺察情緒以後,也要練習梳理自己的心。
要點三、真實誠懇
知道自己感受,也確定可以靜下心表達後,就直接把你的感覺說出來吧!你是出於擔心才想提醒孩子,那就直接說你很擔心,別再透過指責、講道理等方式來表達了,因為這樣的表達方式總是詞不達意,還會被孩子嫌煩呢。
(圖片來源:Pexels)
一致性表達對親子的好處
好處一、親子關係更緊密
一致性表達的方式因為能夠讓孩子很直接地了解到「原來爸爸媽媽是關心我、是在乎我才會約束我的行為」,這讓孩子更願意去聽大人說話,也更理解大人的用心良苦。除此之外,孩子也會因此更願意去與大人分享自己的感受與想法,讓親子關係零距離!
好處二、孩子更懂得自省
許多孩子會不斷地犯同樣的錯,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他們根本不曉得自己錯在哪!因為很多爸媽在氣頭上只顧著罵人,孩子對於自己為何被罵總是充滿問號。若是能做到一致性的表達,孩子將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為何被制止、被約束行為,隨著認知發展,未來也比較能夠在做事之前先設想後果,或是擁有較高的自省能力。
好處三、讓孩子更有自信
一致性的表達讓孩子了解爸媽是「對事不對人」,雖然爸媽對自己做的事情感到擔憂、憤怒或傷心,但不影響爸媽仍愛著自己的事實。這讓孩子擁有高度的自我價值感,也更有自信。
(圖片來源:Pexels)
薩提爾模式不愧是經常用於家庭的心理療法,能夠彼此坦然訴說感受的關係,確實更加健康,也更加緊密~想增進親子關係的你,不妨從練習覺察自我感受開始跨出第一步,嘗試對孩子一致性表達吧!
【延伸閱讀】
罵完小孩好後悔?4技巧修復親子關係!脾氣再好的父母都有發怒的時後,學著自我和解吧~
罵完孩子好愧疚?親子教養作家羅寶鴻:每天「睡前3件事」讓孩子覺得被在乎、有價值
1關鍵判斷「2歲前的孩子是聽不懂還是不想懂」?3技巧讓親子溝通變簡單~
波波媽咪兒也有IG帳號啦!趕快手指一動加入我們:@popmama_mag
還有臉書粉絲團也別忘囉~~歡迎一起來這個小天地吸收媽咪的流行新知,偶爾一起抱怨豬隊友和餓婆婆!>>波波媽咪兒FB粉絲團
撰文編輯 #Lex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