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育兒|善用「畢馬龍效應」讓孩子越變越好,爸媽的態度是關鍵
每個小寶貝都像一塊璞玉,經過琢磨後最終都會變得耀眼奪目,然而華人父母在無形間受儒家文化深深影響,總是過度謙虛地認為自己的孩子沒有這麼好,也因擔心孩子變得太自滿,進而減少對孩子的鼓勵,希望他們養成謙遜的美德。但你知道嗎?這樣看似為孩子著想的教育卻可能讓孩子未來的成就變低,鋒芒銳減!
(圖片來源:Pexels)
畢馬龍效應:相信孩子,他就能做到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效應稱為「畢馬龍效應」(Pygmalion effect),又稱為比馬龍效應、皮格馬利翁效應或羅森塔爾效應,其概念為:一個人對另一人的評價,無論是好的或是壞的,都將影響對方未來的表現,讓對方的表現結果往你所評價的方向前進。說直白一些,就是「你相信結果是什麼,就很可能會是什麼」!
畢馬龍效應的應用非常廣泛,無論是職場、學校或者是伴侶、親子甚至是對自己的期許,都能夠參照這個效應去調整自己的做法。
(圖片來源:Pexels)
畢馬龍效應真的有效嗎?
畢馬龍效應也許就像魔法一樣讓人感到難以相信,但這個效應源於1968年幾位心理學家所做的實驗,他們到一所小學對部分學童進行了智力測驗,並挑選數名學童做為實驗組,對教師聲稱實驗組的學童都是天資聰穎的,但其實這些學童是由心理學家隨機抽取,他們的智力測驗並沒有特別突出的表現。8個月後,心理學家再次為這群學童進行了智力測驗,驚人地發現實驗組學童的智力增長率普遍高於對照組學童,且也變得更加自信。
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差別僅是「教師認為實驗組兒童是資優生」,因此心理學家認為,成人原先對孩子抱持的正向評價與態度,能一定程度地影響孩子的表現、動機與自信心。
(圖片來源:Pexels)
除此之外,媽咪編也來分享一點個人經驗吧!我曾經在教養孩子時試著採用畢馬龍效應,針對情緒容易爆炸、尖叫哭鬧的孩子,我總是在他緩和下來後補上一句:「你進步了耶,這次哭的時間比上次還要更短喔!我相信你很努力控制自己,對吧?」縱使當下根本沒感覺到孩子哭鬧的時間縮短,也沒看出他究竟有沒有努力控制情緒,還是都會這麼說,因為我想要相信他是能夠改變的。
正當媽咪編反覆懷疑自己是否只是在自欺欺人時,奇妙的變化出現了,大約一兩個月後,孩子的哭鬧時間真的越縮越短了,原先一定會使他尖叫暴怒的事情再度發生時,他也僅僅只是在原地「結屎臉」,沒有再像隻小怪獸暴走了,畢馬龍效應真的好像魔法啊~
(圖片來源:Pexels)
怎麼將畢馬龍效應應用在教養上?
讓孩子明確感受到成人對自己的期許和鼓勵,能夠讓他們更加相信自己、更加願意努力成長;反之,若一直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對孩子表現出明顯的失望,孩子會越來越沒自信,不相信自己有辦法做到,而導向較壞的結果。因此,要將畢馬龍效應應用在教養上,我們可以這麼做:
一、重鼓勵,少貶低
無論孩子事情做得好或不好,都以鼓勵來取代貶低吧!做得好的時候,就毫不吝嗇地抱抱孩子告訴他真的很棒;做不好的時候,也拍拍他的背告訴他過程中的努力爸媽都有看見,千萬別說些「生雞卵的無,放雞屎的有」、「你不夠認真啦」等等毫無助益的貶低話語喔!
二、真心相信孩子
家有小惡魔,讓你越來越不相信他有機會變乖寶寶嗎?小心自己也受畢馬龍效應影響,對孩子的教養態度越來越消極,這樣孩子當然也就沒有成長的機會啦~試著像媽咪編一樣努力相信孩子會進步,並給他一點鼓勵試試!也許孩子只是步調比較慢,我們就耐心陪著他成長吧!
三、放手讓孩子去嘗試
許多家長看孩子年紀小就預設他們只會把事情搞砸,凡事都由大人親力親為,這也會令孩子覺得「我的能力就是做不到」。要讓寶貝越來越優秀,放手和信任是第一步,小孩當下到底是不是真的能做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相信他,他就會一次比一次更好!
(圖片來源:Pexels)
自信與謙虛是可以同時存在的,爸媽千萬別因為擔心孩子變得太過自滿,而把寶貝的自信心全賠掉了~有一定程度自信的孩子,越勇於接受挑戰,人生路上收穫的果實可能也更加甜美喲!
【延伸閱讀】
有獎勵孩子才肯聽話?把握2大原則強化良好內在動機,養出乖寶寶不難~
10句需要常常跟孩子說的話!不只充滿愛,更是鼓勵孩子成為他自己~
『放手相信他們』的心態很重要!Rice&Shine 10個育兒金句,幸福秘訣通通在這裡!
波波媽咪兒也有IG帳號啦!趕快手指一動加入我們:@popmama_mag
還有臉書粉絲團也別忘囉~~歡迎一起來這個小天地吸收媽咪的流行新知,偶爾一起抱怨豬隊友和餓婆婆!>>波波媽咪兒FB粉絲團
撰文編輯 #Lex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