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鬧,她在笑?」小紅書流行的「鬆弛系父母」是什麼?原來育兒不用這麼累!
每個媽咪都想當優雅媽媽,無奈現實總是事與願違,一直對孩子耳提面命、大呼小叫是否就是妳的日常?其實當爸媽可以不用這麼辛苦!小紅書上最近流行「鬆弛系父母」一詞,這樣的父母不只喉嚨不用這麼累、情緒也不用起起伏伏,孩子還會變得比現在還更加自律!要怎麼在教養中添加「鬆弛感」?這就來帶你一探究竟~
(圖片來源:Pexels)
什麼是「鬆弛系父母」?
「鬆弛系父母」其實就是「控制型父母」的相反,控制型父母總是擔憂孩子會往自己期望之外的方向發展,所以步步緊逼,孩子犯錯就容易忍不住大罵、焦慮孩子怎麼老是做不好。
鬆弛系父母就不同了,他們能收能放,懂得去拿捏與孩子的距離,也了解怎麼去緩和自己在育兒上的焦慮。更重要的是,他們尊重孩子,能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來進行良善的溝通,所以他們與孩子的衝突要比控制型父母還要少得多。
(圖片來源:Pexels)
父母有鬆弛感,對孩子有什麼好處?
懂得在親子關係之間營造鬆弛感的家長,能夠創造和樂的家庭氛圍,同時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也會造就許多正向的影響,像是:
- 孩子自我價值感高、有自信
- 能從父母身上學習到好的溝通方式,打造高情商
- 不受過多的管束,因此擁有自律特質
- 心理壓力小,較不須擔憂心理健康
- 面對挑戰時,較有勇氣嘗試
相信這些特質都是許多家長心目中的「理想孩子特質」,但這些特質大多也受後天環境很大的影響,其中又以家庭的影響最鉅。如果希望孩子擁有這樣的理想特質,首先,我們可以先從成為「鬆弛系父母」開始。
(圖片來源:Pexels)
成為「鬆弛系父母」的要點?
如果你現在正在經歷嚴重的育兒焦慮,老是因為覺得孩子不符合自身期望而憂心忡忡、親子衝突不斷,那麼不妨先從調整自己的心態開始,嘗試做一個「鬆弛系父母」吧!想讓親子關係擁有鬆弛感,我們可以這麼做:
要點一、練習管理情緒
情緒的管理是成為鬆弛系父母的最重要原則,畢竟要是生氣時就忍不住破口大罵,那實在很難讓親子間擁有鬆弛感啊~面對孩子的教養,我們需要有意識地去練習覺察自己的情緒、訓練自己的耐心,不要輕易就吼罵讓親子溝通從一開始就破局。如果能夠做到「他在鬧,你在笑」就代表你成功啦!
要點二、不把孩子當成「我的」
這邊的「我的」意指「我的附屬品」,這是許多爸媽不經意就會犯的毛病,因為是自己的孩子,所以就認為他得聽自己的話,不聽話就會讓自己感到焦慮易怒。別忘了,孩子從剪斷臍帶的那刻起就是獨立的個體,他的個性、長才、做事方法都不會和你一樣,我們的任務是好好引導他找到適合自己的定位,而不是規範他什麼都要照著父母的想法走,他需要活得像他自己,而不是活成我們的樣子。
(圖片來源:Pexels)
要點三、多鼓勵,少責備
如果當你的朋友犯了錯,你不會對他連珠炮般地責備,而是會好好和他聊聊,並給他加油打氣,那麼為什麼不對孩子這麼做呢?讓自己的心放輕鬆,多給孩子鼓勵和肯定,並相信他會進步,他最後的成長一定不會讓你失望。反之,經常被責備的孩子自我價值感低,老是怕被罵而畏畏縮縮,反而侷限了他的成長空間。
要點四、對孩子的期望要合理
也許你聽過「合理的要求是訓練,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練」,但其實,不合理就是不合理呀!如果這個期望早就注定無法達到,磨練再久都只是身心靈的消耗。給予孩子的期望是要以孩子現階段的能力為基礎,若一下子設得太高,不僅孩子壓力大又無助,身為家長的你也會感到無力又焦慮,不妨試著放過彼此,給生活一點鬆弛感。
(圖片來源:Pexels)
「鬆弛」並不是「放任」,鬆弛是在教養與親子關係間取平衡,讓自己和孩子既感到自在,又不至於放縱寵溺。以上要點大家快筆記!一起練習當個鬆弛系父母~
【延伸閱讀】
正向教養≠不能生氣!一解三大正向教養迷思,這點沒做到就會變成溺愛!
罵完孩子好愧疚?親子教養作家羅寶鴻:每天「睡前3件事」讓孩子覺得被在乎、有價值
3歲前父母說的話會影響孩子大腦發育!親職教養作家羅寶鴻教你如何「好好」和小孩說話
波波媽咪兒也有IG帳號啦!趕快手指一動加入我們:@popmama_mag
還有臉書粉絲團也別忘囉~~歡迎一起來這個小天地吸收媽咪的流行新知,偶爾一起抱怨豬隊友和餓婆婆!>> 波波媽咪兒FB粉絲團
撰文編輯 #Lex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