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停後是否能再孕?5件關於胎停你該知道的事,專業醫生幫你解答!
胎停是一個令人心碎的經歷,許多媽媽在面對這種情況時,常常會感到無助和自責。然而,專家提醒,多數情況下是胚胎的自然淘汰,並非由孕婦的行為所引起。了解胎停的原因、症狀以及如何應對,可以幫助孕婦更好地面對這一挑戰。本文將深入探討胎停後的處理、風險因素、預防措施以及醫生的建議,幫助準媽媽走出陰霾,重新迎接希望。
(圖片來源:pexels)
1、胎停的前兆與症狀
胎停的前兆:
- 早期胎停(12週以下): 通常不會有明顯前兆,胎停往往只能在產檢時發現。
- 較大週數胎停(16週-20週以上): 這時孕婦已能感覺到胎動。如果發現胎動次數減少,應特別注意,這可能是胎停的徵兆。
建議在懷孕6個月以上時,孕婦可以自行監測胎動。正常情況下,每小時應有超過3次的胎動。
胎停的症狀:
- 胎兒停止發育後,可能會出現腹痛或出血。
- 其他孕期不適症狀(如噁心、嘔吐、頭暈)通常是正常的孕期反應,無法作為胎停的準確指標。
(圖片來源:pexels)
2、胎停的診斷
- 超音波檢查:臨床上,超音波是最常用的診斷工具。如果發現胎兒發育停滯,或在7週以上仍未出現心跳,或心跳消失,就可確診為胎停。
- 試管嬰兒懷孕的診斷:對於試管嬰兒懷孕的孕婦,從胚胎植入後便會開始監測。由於胚胎早期非常小,超音波無法清楚看到,因此會通過抽血檢查HCG指數。如果HCG指數未翻倍或下降,則可能暗示胚胎停止發育,需進一步檢查。
- 小週數胎停的診斷:如果懷孕週數較小,並且未能在預期時間內檢查到心跳,會進行反覆檢查。如果大於9週仍未聽到胎心,則確診為胎停。
- 大週數胎停的診斷:若在已經能聽到胎心的孕婦中,某次產檢發現胎心消失,也可確診為胎停。
(圖片來源:pexels)
3、胎停後的處理
胎停後,孕婦可能會經歷自然流產的過程。如果自然流產未能完全清除胎兒,或根本沒有自然流產的現象,則需要進行進一步處理。
- 7週以下的胎停:若胎停發生在7週以下,通常建議使用藥物來促進人工流產,這樣對子宮內膜的傷害較小。
- 7-14週的胎停:如果胎停發生在7到14週之間,或藥物流產無法完全清除胎兒,則需要考慮安排手術處理。
- 自然流產後的備孕:自然流產後,孕婦可以等月經週期恢復後,就可以開始準備下一次的懷孕。
- 人工流產後的休息:如果經歷了人工流產,建議至少休息2-3個月,讓身體充分恢復,然後再開始備孕。
- 心理調適:歷經懷孕、胎停、流產對於孕婦而言是非常大的心理創傷,雖然大部分的人在經過沈澱之後都能接受,但也不乏情緒無法平復的狀況,如影響到生活,建議尋求心理諮商的協助。
(圖片來源:pexels)
4、風險因素與預防措施
胎停與流產的原因
胎停和流產大多是胚胎的自然淘汰,通常由於胚胎的染色體異常,無法繼續發育或存活。這是自然選擇的一部分,「並不是孕婦的錯誤」。然而,高齡族群的孕婦胚胎染色體異常的風險較高,因此這群人需要更加注意。
降低風險的預防措施
- 試管嬰兒的胚胎篩查:對於高齡孕婦或有多次流產經歷的夫妻,可以考慮進行胚胎切片化驗,通過基因檢測來確認胚胎的染色體是否正常。這樣可以大大降低胎停的風險。
- 生活習慣的調整:雖然抽煙、喝酒、吸毒等不良習慣已經證實會對孕期健康造成危害,但其他的生活習慣對胎停的影響仍無法證實。因此,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飲食、適量運動、避免過度壓力等,都是有助於降低胎停風險的重要措施。
免疫問題與胎停
某些免疫問題也可能導致習慣性流產或胎停。這類問題可能會影響母體的免疫系統,使其對胚胎產生排斥反應。如果你有過兩次或以上的胎停、自然流產經歷,建議進一步檢查免疫系統,了解是否存在相關問題,並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
(圖片來源:pexels)
5、李毅評醫生給媽媽們的建議
通常只要確認流產後恢復狀況沒問題,隨時可以再開始備孕,不需要持續追蹤,當然如果有前面提到的免疫問題,會建議定期至免疫科追蹤,確認是否需要使用藥物來控制,以避免下次流產再發生。
很多媽媽會將胎停、流產的責任攬在自己身上,責怪自己是不是不小心吃了什麼、做了什麼,才導致這樣的狀況發生,事實上大多的胎停都是胚胎的自然淘汰,並不是做錯了什麼,因此建議大家放寬心,重新出發,很快的健康的寶寶會再回來的。
(圖片來源:pexels)
*本文由【新光醫院生殖中心主任 李毅評醫師】授權,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醫師簡介
李醫師經歷台大醫院婦產部專科訓練,並在生殖醫學中心進行專業培訓,目前擔任新光醫院生殖中心主任及台大醫院兼任主治醫師。專注於不孕症及人工生殖醫學,並憑藉科學研究與臨床經驗提供最可靠的醫療服務。醫生以親切友善的態度與患者溝通,並通過撰寫通俗易懂的醫學文章廣受好評。診療團隊具有高度專業素養,並以貼心關懷為患者提供用心的醫療服務。
波波媽咪兒也有IG帳號啦!趕快手指一動加入我們:@popmama_mag
還有臉書粉絲團也別忘囉~~歡迎一起來這個小天地吸收媽咪的流行新知,偶爾一起抱怨豬隊友和餓婆婆!(笑)>> 波波媽咪兒FB粉絲團
撰文編輯 #吉娜娜子